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文化自信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

作者

童永芳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1

1 引言

在全球多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语言学习已不仅仅是掌握交际工具,更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其走向社会、服务岗位和拓展国际视野的重要技能。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理念,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价值引领。将文化自信有机融入英语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播中国文化,还能增强他们的语言学习动力和国际交往底气。因此,探讨文化自信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2 文化自信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2.1 文化自信的内涵与价值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尊重与自豪,是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自信心与价值认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有助于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增强其在国际交流与跨文化沟通中的底气与自尊心。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学生通向世界的重要工具,而文化自信则是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保持独立文化立场和价值判断的核心。通过英语学习传播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能够让学生在“学外语”的同时做到“讲中国”,实现语言与文化双重提升。

2.2 英语教学中文化元素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英语课堂中往往侧重于西方文化的介绍与理解,这虽然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但也可能导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本国文化的价值,甚至产生文化自卑。将文化自信融入英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外语知识的同时,强化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英语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作与中国节日、传统习俗、科技发展相关的文章;在口语交流中,鼓励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的历史人物或地方文化特色。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主体意识,让他们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积极传播者。

2.3 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在文化背景与学习习惯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多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实践能力较强,但在文化理论学习和跨文化思维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一方面,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的认知有限,缺乏深入理解与系统梳理;另一方面,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容易过度依赖教材提供的西方文化信息,缺乏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信心与能力。

3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3.1 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

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和通过各类英语考试。然而在实际课程设置中,往往偏重于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较少关注文化内涵的融入。许多教材虽然包含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但涉及中国文化的比例不足,甚至出现“重技能、轻文化”的倾向。这种目标与内容的偏差,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支撑。

3.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现有的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教材内容以西方文化为主,本土文化涉及有限,导致学生“学得多、讲得少”;其二,教师在课堂中多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缺乏对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视;其三,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表达中国文化的意识,即使具备相关知识,也难以用英语有效表达。此外,评价体系也存在问题,大多数院校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忽视了学生跨文化表达能力与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

3.3 学生文化认同现状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调研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的了解较为零散,甚至存在一些模糊和片面的认识。例如,他们对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与意义知之甚少,更缺乏用英语进行清晰阐释的能力。同时,部分学生受到西方流行文化的影响,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对本土文化产生轻视甚至偏见。这种文化认同的缺失,反映出在英语教学中缺乏系统的文化引导与自信教育。

4 文化自信融入英语教学的路径

4.1 教材内容的本土文化渗透

教材是英语教学的核心资源,因此在教材编写和选用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增加本土文化的比例。例如,可以在课文中引入中国历史人物的故事、传统节日的习俗介绍、地方特色美食与民间艺术的描写,甚至涉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成果等内容。通过这些素材,学生既能学习语言,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补充与教材相关的文化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让他们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并思考如何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

4.2 教学方法的文化融合创新

传统的英语课堂多以教师讲授和学生模仿为主,难以激发学生对文化内容的兴趣。因此,应当通过文化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和跨文化交流模拟等方法,把文化自信融入到课堂活动中。例如,可以设计“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小组任务,让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乡的特色节日或文化景点;也可以开展中外文化辩论赛,引导学生思考中西文化差异并表达自己的立场。这种以实践和体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与表达能力。

4.3 师资队伍的文化素养提升

教师是文化传递的重要桥梁。当前部分高职英语教师虽然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缺乏将文化自信有机融入课堂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应加强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提升其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教学能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文化讲座、研修班和教学交流活动,鼓励教师深入学习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并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同时,还应倡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将文化知识与语言技能有机结合,发挥教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文化态度。

4.4 校园文化与实践活动的支持

除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与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中也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双语辩论赛、中外文化交流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与锻炼的平台。例如,组织“中华文化英文演讲大赛”,要求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传统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新时代发展成就;开设“中外学生文化交流角”,让学生在真实互动中运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更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让文化自信的理念在实际中落地生根。

总结:

本文提出从教材内容本土化、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提升以及校园文化活动拓展等方面入手,推动文化自信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双向结合,既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增强其文化自豪感和表达能力,从而培养既懂英语又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国华,杨丹, 闫晋晋, 等. 基于岗位需求的医学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用性研究[J]. 海外英语,2025(13):226-228.

[2]刘赫名.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C]//第四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