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实践
石娇丽
颍上县第十五小学 236200
引言
当前,部分小学生面临情绪管理能力较弱、人际交往困扰、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而传统语文教学往往侧重知识传授,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相对不足。因此,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能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更能为小学生构建心理成长环境。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另外,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其中包含了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等,这些活动形式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提供载体。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和经历,增强学生的同理心,能学生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感受;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这些素材和活动形式共同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
二、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深度挖掘教材,有机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作为小学语文的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通过对教材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主题思想等等的挖掘可以发现有许多内容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如学习人物勇敢善良的品格、坚韧的意志、合作的精神;感受景物的壮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以及尊重他人、关爱生命的价值观,这些影响都为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要以这些作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例如《司马光》这节课讲述了司马光在同伴落入水缸的紧急情况下,冷静思考果断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同伴的故事。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勇敢、机智、冷静,引导学生去分析司马光的行为以及他的心理。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在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保持冷静的心理品质。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司马光和同伴模拟当时危险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去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更好的理解司马光的勇敢和机智。如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
(二)优化教学方法,营造积极的心理教育氛围
教学方法的优化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同样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为学生积极营造心理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在自然生动的情境当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现如今,情境式的教学方法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常见且效果明显,能够更好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自然的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情境式的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的为学生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引起学生态度体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体验当中发展心理机能。例如在《桂林山水》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绮丽秀美和气象万千,感受桂林山水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在这样环境情境创设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对桂林山水的描写,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景物进行联想,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自己在漓江上泛舟,感受着微风拂面,欣赏奇峰罗列的情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爱之心。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要依据客观规律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例如,在学习《落花生》时教师可以以问题引导的形式让学生思考课文的内涵。如:“花生和苹果、桃子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父亲要拿花生和它们作比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像花生一样做人?”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去比较、去思考人生的价值。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心理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心理特点、家庭背景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想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心理健康支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中获得心理的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测评、日常观察或者是与学生交流等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再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于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再例如,在语文学习当中有些学生识字困难,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如“识字卡片游戏”、“猜字谜”游戏等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汉字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阅读理解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与他们一起分析文章,为他们提供适合的课外书籍,并教给他们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的鼓励他们予以给予心理支持,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爱,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感受温暖和支持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元素、优化教学方法营造积极氛围、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持续提升自身的心理教育素养,以更敏锐的观察、更灵活的设计、更温暖的关怀,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的每一个细节。
参考文献:
[1]徐与捷.心理健康视角下小学语文言语品质的提升[J].学生·家长·社会,2025,(15):105-107.
[2]李慧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5,63(01):59.
[3] 王蕊.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 新教育,2025,(0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