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文化节视域下二十四节气幼儿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

作者

顾佳澄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 215611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随着气温的回升、冰雪的融化,植物长出新芽,动物也逐渐活跃起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六个节气,恰好反映了春天这一自然节律的变化。本次文化节结合“春日六节气”开展,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活动,了解节气的由来、习俗和意义,同时在动手动脑中发展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涵养正气,润泽童心!

一、活动准备阶段

1. 前期经验积累: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发放了《节气我知道》调查表,通过和父母说一说、画一画有关节气的小知识,初步接触节气文化,积累相关经验,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2. 方案制定与审议:文化节负责人结合春日六个节气,基于幼儿兴趣和经验制定文化节方案。园部课程审议小组根据《指南》及幼儿年龄特点对内容进行审议和调整,确保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发展需求。

3. 启动仪式:在教师启动仪式上,主持人通过PPT 介绍活动内容,让教师明确课程目标、实施方法及分工;在幼儿启动仪式上,主持人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介绍文化节活动内容,使幼儿对即将开展的活动充满期待。

二、活动实施阶段

(一)节气纵横·领略自然韵律

1. 星星班——游园寻节气:教师带着幼儿漫步校园,寻找与春日节气有关的景色或环境,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氛围及春日的到来。

2. 小班——(1)《二十四节气歌》手势舞:“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通过手势舞,让幼儿了解节气名称,感受节气魅力;(2)欣赏《二十四节气系列创意动画》:通过动画,幼儿能直观形象的感受节气特点、小动物活动、节气习俗和美食等,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学习资源,还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知识。

3. 中班——(1)唱响《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随着轻快的节气歌旋律响起,孩子们的小手时而如春风轻柔摆动,时而模仿夏雨淅沥落下,在唱唱跳跳中,了解不同节气的天气变化;(2)欣赏《熊小米之二十四节气》动画:“老师,惊蛰是小动物起床的闹钟吗?”“原来秋分是丰收的魔法呀!”孩子们认真的欣赏动画,跟随小熊小米穿越四季画卷,让文化的种子在指尖生根发芽。

4. 大班——(1)我是礼仪小明星:将节气文化与文明礼仪教育相结合,幼儿身穿汉服,在入园时化身“礼仪小明星”,向来园师生鞠躬、问好,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礼仪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2)《二十四节气歌》顺口溜:“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通过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幼儿能够轻松记住节气名称和顺序,了解节气相关的知识。(3)欣赏《四季中国》纪录片: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和精美的画面展现节气文化,拓宽了幼儿的生活视野,让幼儿感受节气对中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活的深刻影响。

(二)节气之韵·品味岁时风情

1. 立春——(1)去探春:带幼儿寻找春天里的新生命,如树枝上的小芽芽、新长的嫩叶、未开的花骨朵、刚冒头的小草等;(2)剪春字:用剪纸艺术剪刻春字,表达对春天的祝福。这些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立春节气的特点和习俗,感受春天的气息,将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实践。

2. 雨水——(1)雨水纸伞:用宣纸制作纸伞,并绘画出独一无二的雨后春景;(2)雨水浇灌:在雨后收集雨水送给室内自然角的绿植,助力植物健康成长。通过绘画和户外活动,让幼儿了解雨水节气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3. 惊蛰——(1)绳结编织:通过编织,体验惊蛰节气的民俗手工艺;(2)惊蛰的故事:通过小主播讲故事的活动,了解惊蛰的意义。让幼儿在动手实践和倾听故事中感受惊蛰节气的文化内涵,将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认知中。

4. 春分——(1)立鸡蛋:幼儿通过一次次的探索,尝试将新鲜鸡蛋竖立在桌子上,感受春分昼夜平分的魅力;(2)绒花制作:用扭扭棒制作各种花卉,记录下春天的美好。

5. 清明——(1)踏青寻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2)绘画纸鸢: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装饰纸鸢,放飞梦想。通过亲子踏青和手工绘画活动,让幼儿了解清明节气的传统习俗,增进亲子关系。

6. 谷雨——(1)巧制花草灯:用一次性筷子、宣纸制作灯笼,再点缀上美丽的干花,一盏盏花草灯就诞生了;(2)品茗谷雨茶:幼儿们化身小小茶艺师,学习茶道文化。他们认真地观察老师泡茶的步骤,学习茶具的名称和用途,还品尝了清香四溢的谷雨茶。幼儿在手工制作和品茶活动中感受谷雨节气的文化氛围,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节气密语·感悟书香润心

1. 读书月启动仪式:通过教师诗朗诵和亲子家庭表演,将节气文化与阅读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节气文化的内涵,培养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

2. 星星班:跟着爸爸妈妈走进图书馆,读一本绘本,感受书香氛围,将教育场所拓展到社会文化场所。

3. 小班:开展“我的小书架”和“好书分享”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分享阅读心得,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中班:通过“阅读打卡”和“节气诗摘”活动,让幼儿在阅读和摘抄诗词的过程中,感受节气诗词韵律之美,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5. 大班:进行“阅读表征”和“故事小主播活动”,让幼儿将阅读感悟转化为绘画和讲述,加深对节气文化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和艺术创作能力。

通过本届文化节活动,孩子们对“春日六节气”的认知显著提升,不仅了解了节气的由来、习俗和意义;还在手工与实践活动中锻炼了动手、创造与探索能力;在亲子互动中增进了亲情,培养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全面发展。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在此希望更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二十四节气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共同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