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民族文化瑰宝在校园绽放:少年宫社团与地方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实践

作者

李从世

上思县南屏瑶族乡中心小学 535517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社团活动中有效融入丰富的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以促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传承与创新。以南部某瑶族乡中心小学少年宫为例,通过分析瑶族非遗服饰、瑶族民歌、瑶族盘王舞以及周边壮族非遗鹿舞、剪纸艺术、舞狮、抛绣球、竹竿舞等特色文化的融入实践,揭示这一模式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少年宫;民族文化;融合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地方民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将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教育体系,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青少年课外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研究聚焦于如何在少年宫社团活动中融入地方民族文化,以期为同类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璀璨概览

在这片被自然赋予无限风光的土地上,瑶族与壮族的文化如同两条璀璨的河流,交织融汇,共同孕育了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民族艺术形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瑶族,一个以山为伴、以林为家的民族,其非遗服饰如同山林间绽放的花朵,色彩斑斓,图案繁复,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这些服饰不仅是瑶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他们审美观念、宗教信仰及历史传承的载体。瑶族民歌,则是这个民族情感的直接抒发,旋律悠扬,如山间清泉,歌词质朴无华,却饱含生活的哲理与对自然的敬畏。瑶族盘王舞,作为祭祀与娱乐相结合的典范,以其独特的舞蹈语言,讲述着瑶族先民与盘王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瑶族人民对祖先的崇拜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与瑶族文化交相辉映的壮族文化,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壮族非遗鹿舞,通过模拟鹿的灵动姿态,展现了壮族人民对自然动物的崇拜与尊重,以及对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的追求。剪纸艺术,作为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其细腻的手法、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寓意,传递着民族的情感与记忆,每一幅作品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这些丰富多彩的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不仅丰富了该地区的文化内涵,也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与灵感。通过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学校少年宫社团活动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情怀的新一代青少年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少年宫社团中的民族文化深度融入与创新实践

(一)社团构建与精细化课程设计

在少年宫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学校精心构建了多个以地方民族文化为核心的社团,每个社团都像是民族文化花园中的一朵独特之花,竞相绽放。“瑶歌社”里,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不仅学会了瑶族民歌的演唱技巧,更深刻理解了歌词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盘王舞团”则通过模拟祭祀场景,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瑶族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壮族风情社”更是将壮族文化的精髓汇聚一堂,从鹿舞到剪纸,从舞狮到竹竿舞,每一项活动都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课程设计方面,学校注重内容的丰富性、专业性和趣味性。每个社团的课程都经过精心策划,既有对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普及,也有对技艺精髓的深入探索。非遗传承人的加入,不仅保证了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地道性,还为学生们带来了生动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文化视角。此外,课程还融入了现代教育理念,采用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实践活动与多元化展示平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学校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节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各社团成员纷纷亮出绝活,瑶歌社的悠扬歌声、盘王舞团的灵动舞姿、壮族风情社的多彩表演……共同编织成一幅幅生动的民族文化画卷。此外,学校还设立了社团成果展和文化交流会等展示平台,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机会。除了校内活动外,学校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时间,组织学生深入村寨进行田野调查与实地学习。在村寨中,学生们不仅能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手触摸到民族文化的实物和活态传承,还能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亲身体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三)创意融合与传承创新

在少年宫社团这个五彩斑斓的创意工坊里,学生们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他们以青春的热情和无限的创意,探索着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之路。这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与智慧的碰撞,让古老的文化传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瑶歌社里,悠扬的歌声与电子节拍交织成一首首跨越时空的旋律。学生们深入研究瑶族民歌的精髓,从古老的旋律中汲取灵感,再运用现代音乐编曲技术,为这些经典曲目穿上时尚的外衣。他们巧妙地融合流行元素与民族风情,创造出既能让老一辈人回味往昔,又能让年轻人耳目一新的音乐作品。这种融合不仅保留了瑶族民歌的纯真与质朴,更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和传播力。盘王舞团中,学生们则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诠释了传统舞蹈的魅力。他们将街舞的灵动与盘王舞的庄重相结合,通过创新的编排和动感的节奏,让传统舞蹈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种跨界融合不仅让观众眼前一亮,更让参与其中的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并非一成不变地复制过去,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壮族风情社内,则是另一番景象。学生们将壮族服饰的精美图案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融合,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审美趋势,又不失民族特色的服装作品。他们运用先进的面料技术和剪裁工艺,将传统图案以全新的方式呈现,使得这些作品既能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又能成为展示民族文化魅力的艺术品。这种创意融合不仅提升了壮族服饰的时尚度,也拓宽了其市场应用空间,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结论

将地方民族文化融入学校少年宫社团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促进。本研究以具体案例为蓝本,展示了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实践,为同类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未来,应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让民族文化瑰宝在校园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孙宁,李然."双减"政策下少年宫转型升级的新思路——以民族器乐新课程体系构建为例[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18):122-124.

[2]朱轩政.柳州市青少年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发展的一点尝试[C].//2016国际艺术教育高端研讨会论文集.2016: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