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跨学科教学探析

作者

廖者燕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三官堂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基于新课标理念,深入探析小学语文课堂跨学科教学的意义、策略及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当下,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全新方向,着重强调语文课程应具备综合性与实践性,力求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在多元知识融合的环境中实现语文素养的进阶[1]。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蕴含丰富且多元的内容,为跨学科教学的开展提供肥沃土壤。在实际教学中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能让学生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以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视角去理解语文知识,进而有效提升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方位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2]。开展跨学科教学已然成为落实新课标理念、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的关键举措,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进步意义深远。

一、小学语文课堂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1.1 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跨学科教学能够创设丰富的真实情境,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在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满足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1.2 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传统语文教学多局限于学科内知识传授,跨学科教学打破这一局限。在跨学科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语文知识理解其他学科内容,同时借助其他学科思维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时融合科学学科中对自然现象的知识,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对景色的描写,还能从科学角度更深入地认识自然,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等多方面综合素养。

1.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跨学科教学引入音乐、美术、科学等多学科元素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样。如在学习古诗词时配上古典音乐,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或根据诗词内容创作绘画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3]。

二、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跨学科教学策略

2.1 挖掘教材中的跨学科元素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内容,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其中的跨学科元素。如在学习《曹冲称象》时可与数学学科中的等量代换知识相结合,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后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分析其中的等量关系,通过跨学科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巩固数学知识。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可以与美术学科融合让学生根据课文描写画出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将语言文字转化为美术创作,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艺术表现能力[4]。

2.2 创设跨学科教学情境

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跨学科教学情境。例如在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创设一个模拟节日庆祝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不仅要运用语文知识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还可以融入美术学科制作节日手工艺品,音乐学科学唱与节日相关的歌曲,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情境,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提升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3 开展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设计基于语文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如设计“校园文化宣传册制作”项目,学生首先要运用语文知识撰写校园历史、校园特色等文字内容;然后结合美术知识进行排版设计、绘制插图;还可能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图文编辑。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以语文学习为核心,融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完成项目任务,提高综合素养。

三、小学语文课堂跨学科教学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3.1 避免学科主次颠倒

在跨学科教学中语文始终是核心学科,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要把握好各学科知识的比重,不能让其他学科内容喧宾夺主。例如在进行与美术融合的教学时不能将过多时间花在绘画技巧的讲解上,而应围绕语文文本让绘画成为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内容、体会情感的辅助手段。

3.2 合理选择跨学科内容

并非所有语文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跨学科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跨学科内容,选择的内容应与语文知识紧密相关,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引入过于复杂或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跨学科知识,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3.3 评价体系要完善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主要关注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跨学科教学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跨学科教学中的表现。

四、结论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跨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挖掘教材跨学科元素、创设教学情境、开展项目式学习以及加强教师合作等策略,能够有效实施跨学科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注意避免学科主次颠倒、合理选择内容并完善评价体系,让跨学科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最大效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居信.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路径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1):156-158.

[2]蔡燕玲.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举措探讨[J].成长,2024(1):169-171.

[3]郑会玲.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4(4):30-32.

[4]陶凤姣.融入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4(1):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