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曾玉华
枣阳市第五中学 4412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构建高效的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以人教版统编教材为依托。通过分析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了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创新、教材资源整合、课堂互动增强以及评价体系优化等多方面的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八年级;人教版统编教材
一、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意识培养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方式传统、学生兴趣缺乏、教材资源利用不充分等。探索构建高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在很多初中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仍然以教师的单向讲授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知识点,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机会。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多门学科的学习压力,道德与法治课程往往被视为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较多,如果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部分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三)教材资源利用不足
人教版统编教材内容丰富,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图片和活动建议等。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仅仅是按照教材的文字内容进行讲解,忽略了教材中的图片、案例等辅助教学资源的作用,导致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生动性。
三、构建高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根据人教版统编教材的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如宪法的基本内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纠纷。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采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在讲解“维护国家利益”这一章节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收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维护国家利益的案例,然后进行小组汇报和讨论,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八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观念和法治意识。在讲解“遵守社会规则”时,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对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
(二)创新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情境。在讲解“网络生活新空间”时,可以播放一些网络诈骗的新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网络的两面性,从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这种情境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角色扮演法
针对教材中的一些案例或社会现象,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在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时,可以设置一个模拟法庭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律师、原告和被告等角色,通过模拟审判的过程,使学生深入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 项目式学习法
以教材中的某个主题为项目内容,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实践等方式完成项目。在学习“国家机构”这一单元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对当地的某一国家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其职能、工作流程等,然后撰写调研报告。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整合教材资源
人教版统编教材资源丰富,教师应深度挖掘以提升教学效果。案例资源具有代表性,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如通过未成年人保护案例,拓展讨论不同场景下的权益保护,强化法律知识理解。图片资源同样重要,解读对比图片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借助社会秩序相关图片认识其重要性。活动建议则需灵活运用,结合实际开展,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通过知识竞赛或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感与热爱之情。充分整合这些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综合素养。
(四)增强课堂互动
教师可通过提问、小组互动和反馈优化课堂互动。精心设计启发性问题,如讨论“公平正义的价值”时,可问学生生活中的不公平事件及应对方式,激发思考。组织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例如学习“尊重他人”时,分组探讨学校和家庭中的尊重行为,并派代表分享成果,促进共同进步。教师应及时反馈学生表现,鼓励学生对教学提出建议,通过双向互动调整策略,满足学习需求,提升课堂效果。
(五)优化评价体系
多元化评价主体,改变教师单一评价模式,让学生与家长参与其中。学生自我评价可促反思提升,家长评价从家庭视角反映素养发展。综合化评价内容,不仅关注考试成绩,还涵盖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如评价“关爱他人”时,需结合日常实际行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发现,同时重视期末考试等结果评价,以全面客观评估学习成果。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
四、结论
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创新、教材资源整合、课堂互动增强和评价体系优化等多个方面入手。以八年级人教版统编教材为例,通过明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的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和整合教材资源,积极增强课堂互动,优化评价体系等策略,可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余良.以小组合作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路径探索[C]//2024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24:1-2.
[2]王在鹏.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基础教育论坛,2024(11):78-80.
[3]王云.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新课程, 2021 (4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