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破茧·共生:智能评测支持的小学高段习作“三阶四环”评改范式重构

作者

魏斐

南肖埠小学 浙江 杭州 310012

摘要:在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中,评改环节作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一直备受关注。但传统的人工评改方式存在效率低、主观性强、个性化指导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因此,探索智能评测技术在习作评改中的应用,重构评改范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智能评测技术在小学高段语文习作评改中的应用,通过重构“三阶四环”评改范式,以六年级写人作文为例,实现习作评改的精准化、个性化和高效化。

关键词:智能评测;小学高段语文;习作评改;三阶四环;个性化提升

一、智启新篇:智能评测技术的习作评改革新

智能评测技术能够根据学生的历史习作数据、当前学习状态以及潜在发展能力,智能生成个性化的习作目标。这些目标不仅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1] 通过设定个性化的习作目标,智能评测技术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技术浪潮下的教育革新

在信息化浪潮的席卷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评测技术,作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正逐渐渗透到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智能评测技术不仅能够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还能通过算法模型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精准分析,为教师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智能评测技术的革新,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的层面,更在于它所带来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智能评测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为习作评改提供了更为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

(二)“三阶四环”范式地再审视

“三阶四环”范式强调习作评改的阶段性、层次性和系统性,通过逐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提升习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范式往往过于依赖教师的主观判断,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智能评测技术的引入,为“三阶四环”范式地再审视提供了契机。通过智能评测技术,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分析学生的习作情况,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改建议。

二、融智共融:智能评测在“三阶四环”中的深度嵌入

[2] 智能评测系统能够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全面的数据解析,包括词汇量、句式结构、语法错误、主题表达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系统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习作水平,并指出学生在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一)目标导向:智能设定与精准定位

在“三阶四环”习作评改范式中,目标导向是首要环节。传统的教学目标往往由教师主观设定,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而智能评测技术则可以通过对学生习作的全面分析,为每个学生设定个性化的习作目标。同时,智能评测系统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习作进展,动态调整习作目标。当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升时,系统可以相应地提高习作目标的难度;当学生的习作水平出现波动时,系统则可以及时调整目标,帮助学生稳定习作水平。

(二)数据反馈:全面解析与深度洞察

数据反馈是智能评测技术在“三阶四环”习作评改范式中的核心环节。通过智能评测系统,我们可以获得学生习作的全方位数据反馈,包括词汇量、句式结构、语法错误、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信息。这些数据反馈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科学的评价依据,更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自我反思材料。[3] 通过仔细分析这些数据反馈,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习作优势和不足,并针对性地制定改进计划。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数据反馈,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

(三)个性提升:定制化策略动态调整

个性提升是“三阶四环”习作评改范式的最终目标。通过智能评测技术的支持,我们可以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提升策略,并动态调整这些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根据学生的数据反馈和习作目标,为他们设计个性化的习作训练计划。这些计划可以包括词汇积累、句式结构训练、主题表达练习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习作进展和反馈情况,[4] 动态调整这些计划,以确保它们始终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除了个性化的习作训练计划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智能评测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三、破茧成蝶:循环体系下的习作评改新生态

智能评测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出更加智能的个性化推荐系统。通过分析学生的习作数据和兴趣点,系统可以为学生推荐更加符合他们需求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一)智能初评,精准定位问题

在传统习作评改中,教师往往面临工作量大、批改效率低、难以精准定位每个学生具体写作问题等挑战。[5] 而智能评测系统能够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学生习作进行快速、全面的初步分析,精准定位学生在语言表达、结构布局、内容选材等方面的问题。这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指导,提高评改效率。例如,在六年级写人作文《我心中的英雄》的评改中,智能评测系统首先对全班学生的习作进行初步分析。系统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存在描述笼统、缺乏细节的问题,如“他长得很高,眼睛很大”等。针对这一问题,系统生成了详细的报告,指出哪些学生存在此类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如“尝试从身材特点、五官容貌、面部神情、姿态声音、衣着装饰等方面入手,进行更细致的描写”。教师根据智能评测系统的报告,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外貌描写的训练。

(二)人机共评,深化理解提升

[6] 人机共评是“三阶四环”评改范式重构中的关键环节。在智能评测系统初评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深入学生的习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评改过程,让学生成为评改的主体之一,通过互评、自评等方式,深化对写作要求的理解,提升写作能力。在《我心中的英雄》习作的评改中,教师首先根据智能评测系统的报告,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了初步分类。然后,教师选择了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点评。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不仅指出了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

(三)智能反馈,个性化指导训练

智能评测系统不仅能够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初步分析,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建议。教师还利用智能评测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对学生的习作进步情况进行了跟踪和评估。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习作前后的数据变化,教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及时调整指导策略和方法。

四、结语

智能评测技术的引入,为“三阶四环”评改范式的重构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这一技术的融入,不仅深刻改变了传统习作评改的方式与流程,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师生角色的新定位、习作评改新环境的构建,以及整个习作教育领域的智能化转型。[7] 通过构建“目标导向——数据反馈——个性提升”的循环体系。它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伙伴,而学生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

参考文献

[1] 齐盼星.支架在小学高段习作评改中的应用研究[D].喀什大学,2024.

[2] 李汇岚。以生为本,构建良性"评改生态圈"——小学高段习作评改策略探析[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3(9):53-56.

[3] 张惠琴.小学高段习作评改有效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 2022(10):31-33.

[4] 高宏.小学高段习作评改策略探究[J].师道:教研, 2020(3):2.

[5] 姜晶.写作文的能力是改出来的——浅谈小学高段语文习作评改课的实践与思考[J].  2020.

[6] 曙亮 李.小学高段习作评改五部曲[J].国际教育论坛, 2020.DOI:10.32629/jief.v2i5.1477.

[7] 杨小佳。小学高段习作评改的有效策略探索[J].[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