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媒体在数字乡村中的应用及发展对策分析

作者

罗丹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43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家"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城乡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数字媒体应用水平不高,亟需探索数字媒体在乡村发展中的创新应用模式。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媒体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数字媒体;数字乡村;应用;发展对策

引言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环节,也是数字中国宏伟蓝图的关键构成部分。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迅猛进步,乡村数字化转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数字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和技术特性,为乡村的信息流通、产业升级、治理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强大支撑。抓住这一机遇,将数字媒体技术深度融入乡村建设,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推动乡村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

1数字媒体在数字乡村中的主要应用领域

1.1农业信息化服务

数字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市场对接能力。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农户可以实时获取气象信息、土壤墒情、病虫害预警等关键数据,优化种植决策。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带货成为农产品销售新渠道,帮助农民直接对接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收益。例如,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三农"创作者通过展示农产品种植过程,增强消费者信任,促进订单转化。此外,农业专家通过在线课程、远程诊断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生产难题。数字媒体还推动智慧农业设备普及,如无人机喷洒、智能灌溉系统等,实现精准农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1.2乡村文化传播与数字化保护

数字媒体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途径。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平台成为展示乡村风貌、民俗技艺的重要窗口,如非遗手工艺人通过直播演示制作过程,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并参与传承。数字博物馆、虚拟现实(VR)等技术让乡村文化遗产得以数字化保存,便于长期研究和传播。此外,乡村自媒体创作者通过记录日常生活、节庆活动,塑造地方文化品牌,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例如,"李子柒"等乡村题材内容在国内外广泛传播,不仅提升了乡村形象,还带动了文旅产业发展。数字媒体还促进城乡文化交流,让城市居民更深入了解乡村生活方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1.3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优化

数字媒体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基层管理向智能化、透明化方向发展。政务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提供政策宣传、事务办理、民意反馈等功能,提高行政效率。例如,"村务通"等应用让村民在线查询补贴发放、参与村务决策,增强基层民主参与度。数字媒体还助力乡村应急管理,如通过微信群、短信预警系统快速传递灾害信息,保障村民安全。在公共服务方面,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数字服务弥补了乡村资源不足的问题。例如,互联网医院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专家诊疗,而在线教育平台则帮助农村学生获取优质学习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数字媒体在数字乡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导致乡村数字化进程受阻

在数字乡村的推进过程中,数字基础设施的薄弱成为了一大障碍。许多乡村地区网络覆盖不全面,带宽不足,信号不稳定,这使得数字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受到了严重限制。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乡村地区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数字服务,数字鸿沟因此进一步拉大。这种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不仅影响了乡村地区的信息流通,也制约了乡村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进程。

2.2农民数字素养普遍较低影响数字媒体应用效果

在数字乡村的背景下,农民作为主要的参与群体,其数字素养水平成为影响数字媒体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然而,现实情况是,众多农民在数字技能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他们缺乏操作和使用数字媒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种数字素养的不足,不仅体现在对数字媒体工具的不熟悉上,更表现为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进行决策时的无力感。由于难以有效驾驭数字媒体,农民在获取市场动态、学习新技术、参与线上交易以及进行乡村治理等方面均受到制约,从而严重影响了数字媒体在乡村地区的普及和应用效果,阻碍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步伐。

2.3 数字媒体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乡村实际需求

尽管数字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当前针对乡村地区的数字媒体内容却显得相对匮乏,且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农民在生产、生活中所需的信息多种多样,包括农业技术、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然而现有的数字媒体内容往往未能充分贴近这些实际需求。这种内容上的不匹配,使得农民在获取所需信息时面临诸多困难,不仅浪费了时间,也降低了数字媒体在乡村地区的吸引力和使用价值,进而影响了数字媒体在乡村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3数字媒体在数字乡村中的发展对策分析

3.1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普及

数字乡村的发展离不开稳定、高效的网络支撑,需加快5G、光纤宽带等新型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确保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无死角。同时,应降低智能终端使用门槛,通过政府补贴、企业合作等方式推广平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提升村民数字工具拥有率。此外,需建设本地化数字服务平台,整合农业、医疗、教育等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入口,避免信息碎片化。例如,可借鉴浙江"浙里办"模式,打造乡村专属数字门户,方便村民获取各类公共服务。

3.2提升村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

农村居民的数字能力直接影响数字媒体的应用效果,因此需建立系统化培训体系。可联合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数字下乡"活动,通过线下讲座、在线课程、短视频教程等方式,教授基础操作技能,如移动支付、电商运营、短视频制作等。同时,重点培养乡村"数字带头人",如村干部、返乡青年、农业合作社成员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此外,可设立乡村数字学习中心,配备专业指导人员,帮助老年人、低学历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确保数字红利惠及全体村民。

3.3推动数字内容创新与本土化应用

数字媒体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需结合地方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的城市化模式。鼓励村民参与内容创作,如拍摄乡村生活、记录农耕文化、传播非遗技艺,形成具有乡土气息的数字IP。政府可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支持本土自媒体团队发展,并搭建内容共享平台,促进优质资源流通。同时,探索"数字+文旅"融合模式,利用VR、直播等技术展示乡村风光,吸引游客体验。例如,云南部分乡村通过短视频推广民宿和农家乐,带动旅游经济。此外,应加强数字媒体在智慧农业、远程医疗等领域的深度应用,真正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痛点,而非流于表面形式。

结束语

数字媒体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乡村发展模式。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数字素养、创新应用场景等对策,数字媒体将持续赋能农业生产、文化传承和乡村治理。未来需政府、企业、村民多方协同,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乡村生态体系,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1]高明宇.数字媒体艺术对乡村振兴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25,16(01):159-161.

[2]陈鹏宇.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改革路径探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4,(11):71-73.

[3]陈雷.数字媒体在数字乡村中的应用及发展对策研究[J].福建农机,2023,(04):36-40.

[4]张澜.数字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39(03):78-81.

[5]岑朝阳.数字乡村建设研究:内涵、途径及意义[J].乡村科技,2022,13(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