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大学英语写作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陈晓琪

广州工商学院

一、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智能化变革,同时也推进了高等教育领域以技术赋能为核心的深刻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明确了数字教育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启动与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双重驱动下,高校构建数字化教育新生态是必然趋势。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英语在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推进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领域。然而,反观当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其传统范式仍面临显著困境:教学模式固化,教学载体单一、教材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反馈机制低效等。因此,探讨教育数字化与多模态教学的有机结合,对破解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实困境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本文立足于教育数字化的时代需求,探讨多模态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构建“技术赋能-互动深化-评价改革”的生态体系中的应用,并深入分析其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质量、培养数字素养的应用价值与实施路径,以推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正向发展。

二、多模态教学概述

多模态教学是指基于学习者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以多种符号协同构建的一系列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课程知识的全面感知。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单向传递的教师讲授为主,教学素材局限于教材文本,语言输入形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与表达的机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自主写作意识,难以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多模态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设备,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模态协同,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多模态教学的核心在于结合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社会符号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和真实语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内容,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多模态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传递,更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与互动[1]。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通过有机地、有设计地将不同模态融合在一起的多模态呈现方式,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能够使英语写作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感官接触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具体、全面地理解知识,以更多元的方式探索和建构知识,从而达成更深刻、更有效的学习目标。

三、基于教育数字化的多模态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构建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导致大学英语写作长期面临教学方式单一、忽视互动、评价方式低效等多重困境。传统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课堂上的实践环节,多数教师侧重于写作技巧和模版,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及思辨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言之无物,且传统写作课堂的评价更多关注语法和词汇,忽视了内容逻辑等深层问题。而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入推进,为破解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困境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路径。在此背景下,构建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多模态写作教学模式,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对传统教学范式进行系统性重构的核心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1.多模态输入,创设写作情景。传统教学中,学生常面对一个抽象的作文题目和有限的文本范文,缺乏真实的情境和内容素材,多模态教学则强调为学生构建一个近乎真实的写作情境。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和数字技术工具。从输入维度来看,数字化工具打破了传统文本单一输入的局限,教师可以利用文本、数字视频、音频、图像及交互资源等多模态素材,直观、生动地为学生呈现丰富的场景和情节,从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维度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选各类媒体网站上的海量真实语料,并依托学习通、雨课堂等数字平台整合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将这些资源引入写作教学,或基于 ChatGPT 等数字化工具,根据单元主题以及学生的学习背景,为学生创设近乎真实的写作情境,增强学生的写作动机以及激发学习主动性。

2.多模态协同,重构写作过程。在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往往聚焦于词汇、语法、句式等知识的讲授,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与老师的交流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没有互动。多模态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学会如何思考、如何沟通、如何产出。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师可借助腾讯文档、Padlet、飞书等线上协同工具,引导学生实时共享写作素材、初稿、提纲等内容,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粘贴图片、分享视频链接、制作脑图等多模态形式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协作。学生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同伴的分享厘清思路,提升作文的逻辑性和说服力。线上合作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生生之间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在互动中优化产出内容,在协同合作中有效借鉴和学习同伴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增激发求知欲望[2]。多模态协同强化了写作过程中的协作,使写作从独立的个体创造变成了多模态协同共建。

3.多模态反馈,强化写作互动。传统写作教学多以“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作文-教师文字批阅”的方式进行单一的反馈,该种方式存在较强的滞后性,且学生往往没有作文进行修改,导致写作能力提升缓慢。依托数字化平台的多模态评价手段能够提高反馈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实现“即写即评即改”。利用 Grammarly、批改网等数字化批改工具的初步检查,学生能够实时得到拼写、语法和句式等语法层面的反馈,极大地提升了修改效率。在语言问题初步解决之后,教师可通过语音讲解或屏幕录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可视化批注,从多维度提供建议。同时,鼓励学生在超星学习通等协同平台发送文字、语音和图片等消息进行生生互评。此外,教师还可借助数字化手段,从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非语言层面对学生的作文产出进行反馈评价,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3]。

四、结语

多模态写作课堂的核心在于推动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的深度交融,进而实现语言输入与输出环节的协同共进,形成相互支撑、彼此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多模态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优化空间。在教育数字化浪潮下,大学英语写作通过多模态输入、协同与反馈,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局限,依托数字技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促进师生和生生互动,提供多元反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及数字素养,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柏虹. 多模态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与实践反思研究[C]. 重庆市继续教育学会.智能教学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数智教育专题).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25:2-5.

[2] 陶嘉玮,曹荣平. 多模态互动模式在大学英语线上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5, 43(1):71-74.

[3] 唐建福,邓璨. 新文科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 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