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改造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探索
张嘉旭
身份证号码:210203198808023519
引言:
随着工程机械应用场景日益复杂,传统电气设备在效率、能耗与可靠性方面的局限逐渐显现。自动化改造为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集成传感、控制与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现更精准的作业控制与高效的能量管理。智能化改造不仅推动了工程机械向绿色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也为行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创新空间。
一、工程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改造的核心技术路径
工程机械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改造首先需要在感知层面进行突破。通过在关键部位布设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包括温度、压力、电流、电压及振动信号。这些数据通过工业总线或无线通信传输至控制系统,为后续智能决策与优化控制提供坚实基础。感知系统的完善,不仅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视化程度,也为预测性维护与故障诊断奠定了条件。
在控制层面,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与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相结合的方式,形成高度集成的自动化控制平台。通过精细化的算法与逻辑控制,可实现电机驱动的精准调速、液压系统的动态调节以及作业工况的自适应优化。模块化设计思想的引入,使得不同功能单元能够灵活组合与扩展,从而适应多样化的作业需求。
能量管理技术是自动化改造的另一关键环节。通过高效电机驱动技术、能量回收装置与优化的电源管理策略,可有效降低能耗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例如,利用再生制动技术将作业过程中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既提升了能源利用率,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过程体现了绿色化与节能化的发展趋势。
在系统集成与应用层面,自动化改造注重人机交互和远程监控功能的融合。通过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监控平台,可实现远程诊断、在线升级与智能调度,大幅提升了设备的使用效率与运维水平。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引入,系统还能够进行工况识别与决策优化,进一步推动工程机械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二、关键电气控制与智能化应用实践
工程机械在复杂工况下长期运行,对电气系统的控制精度与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电机驱动与执行机构的控制优化是自动化改造的核心。通过变频调速技术与伺服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电机的高精度调节,使其在不同负载工况下都能保持最佳效率。液压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则依靠比例伺服阀和电液控制技术,实现压力与流量的动态调节,从而使挖掘、起重等动作更加平稳与精准。这类控制方法有效减少了能量浪费,降低了冲击与振动,提高了整机寿命与作业舒适性。
其次,智能控制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模糊控制、神经网络与自适应控制被引入到电气控制系统中,用于解决传统控制方法难以应对的非线性与不确定性问题。例如,挖掘机在不同土质环境下的作业参数可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实时调整,确保设备始终保持最佳工作状态。自适应控制还能根据负载变化自动优化控制策略,大幅提升操作的稳定性与节能效果。
在智能化应用层面,远程监控与大数据分析成为关键支撑。通过在设备上部署通信模块与数据采集系统,运行参数可以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管理者能够远程监测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远程诊断。结合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模型,可实现设备寿命预测、故障趋势分析和维护周期优化,从而显著降低停机率,提升作业连续性。与此同时,多台设备的作业数据还能进行集中分析,为施工企业提供调度优化与成本控制的决策依据。
此外,人机交互技术的改进提升了操作体验与安全性。智能化显示终端能够实时呈现设备运行状态与能耗信息,并通过预警提示帮助操作人员及时调整工况。部分设备还引入了语音识别与手势控制系统,使操作更加简便与智能。借助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技术,维修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操作步骤,提高培训效率和维护准确性,从而进一步降低事故风险。
在实际应用案例中,自动化改造已在矿山机械、港口装卸设备与大型工程车辆中得到广泛验证。矿山自卸车通过电气系统智能改造,实现了无人驾驶与远程操控,大幅降低了高危环境下的人工参与。港口起重机在引入智能电机驱动与能量回收系统后,作业效率提高约 20% ,能耗降低 15% 以上。工程车辆的远程监控与预测性维护应用则帮助企业节省了大量维护费用,确保了工程进度的连续性与可靠性。
三、自动化改造的效益评估与推广价值
自动化改造为工程机械电气设备带来的首要效益体现在生产效率的提升。通过引入高精度传感与智能控制系统,设备在复杂工况下能够实现更快速的响应与更稳定的运行。例如,挖掘机在自动控制模式下能够根据土质硬度和负载情况自主调整作业参数,减少了因操作不当带来的能耗与磨损。港口起重机在智能化改造后,装卸效率提升了 20% 以上,且作业稳定性显著增强。这类提升不仅缩短了工期,也为施工企业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能源利用率的改善是另一项重要效益。自动化改造在能量管理上引入再生制动、蓄能回收和智能电源调度技术,使设备能够在空载或制动阶段回收能量并进行再利用。实践结果表明,部分经过改造的工程车辆能耗下降幅度达到 15% 至 25% ,温室气体排放量也随之减少。这种节能与减排效果,符合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方向,为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创造了双赢局面。
在运维与安全方面,自动化改造带来了质的飞跃。传统设备的维护往往依赖定期检修,而智能化系统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远程监控实现预测性维护,提前识别潜在故障点并进行针对性检修。这样不仅降低了突发停机率,也显著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自动化改造提升了作业安全性。无人驾驶技术和远程操控在高危环境中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下的概率,极大降低了工伤事故的发生率。
从推广价值来看,工程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改造已不仅是单一企业的技术升级,而是整个行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迈进的重要推动力。随着 5G通信、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未来自动化改造将在更大范围内应用于矿山开采、港口装卸、市政施工等多个领域。政策层面对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的支持,也为技术推广提供了良好环境。通过标准化设计、模块化改造方案以及智能运维平台的普及,自动化改造将逐渐由示范性应用扩展至行业普及阶段,成为推动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
结语:
工程机械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改造通过感知、控制与能量管理等核心技术的融合,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与能源利用率,降低了故障率与运维成本。智能化应用的深化不仅改善了施工安全性,也推动了行业向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新兴技术不断成熟,自动化改造将在更广领域展现价值,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参考文献:
[1]李鹏,张春晖.工程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技术研究[J].有色金属工程,2023,13(02):165.
[2] 张潇 月. 工 程机械 电气 设备 自动化 技术 分析[J]. 大 众标准化,2023,(22):60-62.
[3]周峰,连超.工程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技术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4,(10):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