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藏:全方位培育西藏科技人才梯队
卓玛拉姆 泽仁旺修
1.洛隆县农牧科技推广服务中心 855400 2.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引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藏的战略支持不断加强,科教兴藏的号角持续吹响,教育投入逐年增长,科研平台逐步建立,科技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但西藏作为典型的高原生态脆弱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类型单一,对科技人才特别是基层农牧技术人才的依赖更为突出。大量实际工作表明,许多农业技术无法有效落地推广,根本原因在于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培育适配区域发展的科技人才梯队,是摆在所有农牧技术人员和基层管理者面前的核心课题。本文将围绕教育基础、人才分类、机制协同三方面,探索构建全方位科技人才支撑体系的路径和方法。
一、以教育为根,夯实科技人才培育基础
(一)推动普职融合,优化农牧教育资源布局
西藏农牧区教育资源薄弱、发展不均,高原偏远地区中职学校建设滞后,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契合度低,导致大量青少年失去接受系统农业教育的机会。建议以“普职融通、产业导向”为原则,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向乡村延伸,在县级以上设立农牧特色职校,开设涵盖藏系牛养殖、高原青稞种植、牧草培育等专业课程。同时,依托“互联网 + 教育”,开展远程教学和互动课堂,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农牧区的覆盖。通过本土化的教育供给,逐步建立起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留得下”的青年农技后备力量。
(二)强化高校本地招生与“订单式”定向培养
当前农牧类高校招生以东部地区为主,导致毕业生返藏率低、适配度差。为破解“人才引不回、本地人上不去”的双重困境,应设立西藏专项农牧人才计划,联合内地农业类高校设立“订单式定向班”,将招生指标倾斜至藏族及边远地区青年群体,明确毕业后回藏服务年限,保障人才回流。同时,支持西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等区内高校加大农牧类专业建设,深化校地合作,定期组织实训、驻村、挂职活动,增强学生对基层实际的理解和认同,提升毕业即能用的适配性。
二、以需求为导,建立多层级科技人才体系
(一)聚焦“基层可用”,培育应用型人才梯队
基层一线对农牧技术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但现实中不少乡镇缺少固定科技员,许多合作社、家庭农场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骨干。应依托现有农技推广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机构,建设“农牧科技员培训中心”,定期面向村级后备干部、产业能人、致富带头人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应聚焦疫病防治、畜群管理、节水灌溉、土壤检测、高原绿色种养模式等,强化“动手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多次轮训构建村、乡、县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使科技服务真正沉下去、用起来。
(二)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培育“头雁”力量
高原农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高层次科研人才提供技术突破与方案设计。在“组团式援藏”支持下,西藏应积极对接中国农科院、西南农大、兰州大学等科研机构,引进或柔性引进作物育种、草地畜牧、生态农业、资源利用等领域的专家,通过共建“西藏农牧研究院”“高原试验示范站”等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在地化转化。此外,应建立“科研带徒”机制,让高级人才带领本地青年参与课题、实验、推广实践,逐步实现本地科研骨干的梯队成长,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三、以机制为要,构建协同育才支撑体系
(一)建立区域协同育才机制,实现校地联合
科技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协同联动。建议自治区层面建立“科技人才协同育人机制”,整合教育、农牧、组织、人社等系统资源,形成跨部门合作链。一方面,与四川、重庆、甘肃等对口支援省份共建实训基地、示范园区,如“高原种养协同中心”“牦牛品种改良试点场”,推动人才共育、平台共享。另一方面,推动“校地企”深度合作,鼓励龙头农牧企业、高新农业公司参与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既缓解基层人才匮乏,又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
(二)完善引才留才激励机制,增强人才稳定性
西藏的高寒缺氧环境及生活条件,对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提出了更高要求。应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给予科技人才足够的激励。建议设立“高原科技人才支持专项”,包括生活补贴、安家费用、子女入学便利等政策保障,同时,将农牧科技岗位纳入事业单位编制或专项合同管理,给予稳定就业通道。在职称评审、课题申报、表彰激励方面,对基层一线人才予以适度倾斜,鼓励其扎根乡村、服务生产。此外,应探索“能力评估+动态晋升”机制,通过定期绩效考核、培训晋级等方式,保障人才成长通道畅通,提升职业归属感。
总结:“科教兴藏”的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机制。西藏农牧区要实现科技支撑能力质的跃升,必须依托区域特色,构建系统性、梯队化的人才培育体系。本文从教育基础、人才分层、机制创新三方面出发,提出从“育苗”到“成才”的全链条路径:以普职融合和高校定向打牢教育底盘,以本地科技员培训和高层次引才丰富人才层级,以协同育人机制和激励制度保障人才能引进、留得住、发展好。唯有多方发力、久久为功,才能为西藏高原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庆 芝. 《 西藏科 技》 为科 教兴藏 服务 的实践 [J]. 编辑学报,2011,23(03):263-265.
[2]张秀金.加强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以建筑行业某科技型企业集团为例[J].建筑科技,2024,8(09):5-7+14.
[3] 廖承英. 科教兴藏战略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N]. 西藏日报(汉),2023-02-0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