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专项工程质量控制措施探析
张春鹏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224001
1 医疗专项工程的特点
1.1 专业性强
涉及医疗设备安装、医疗工艺流程设计、净化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如手术室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建筑结构,还需满足医疗设备的布局要求,无影灯、麻醉机等的安装位置,以及净化空调系统对空气洁净度、温湿度的严格控制[1]。
1.2 技术复杂
包含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其安装调试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磁共振成像(MRI)设备为例,其安装对机房的电磁屏蔽、电源稳定性、基础承载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成像质量。
1.3 院感安全要求高
医疗环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必须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交叉感染等风险。像洁净手术部,对空气洁净度、表面微生物含量等指标有严格标准,通过合理的气流组织、高效的空气过滤系统以及抗菌材料的使用来确保手术环境的卫生安全。
1.4 与医疗流程紧密结合
工程设计和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医疗业务的开展流程,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医院的物流传输系统应根据各科室之间的物资流转需求进行合理规划,确保药品、标本、器械等能够快速、准确地送达目的地。
2 医疗专项工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环节问题
部分设计单位对医疗专项工程的特殊性了解不够深入,设计图纸未能详细反映工程的关键细节和技术要求。医疗专项工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需要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医疗工艺等专业密切配合。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同,容易出现设计冲突和漏洞。由于设计前期对医疗流程、设备选型等方面的考虑不够周全,或在施工过程中业主提出新的需求,导致设计变更频繁。频繁的设计变更不仅会增加工程成本和工期延误的风险,还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稳定性。
2.2 施工环节问题
医疗专项工程的施工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施工人员,但目前部分施工队伍中,一些工人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理解不深。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在材料采购过程中选择质量不合格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如在洁净手术部的装修中,使用的墙面、地面材料不具备良好的抗菌、防静电性能,可能影响手术环境的卫生质量;在电气安装工程中,使用的电线电缆规格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电线过热引发火灾。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存在违规操作现象。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施工组织不合理,各工种之间协调配合不畅,导致施工进度缓慢、质量问题频发。
2.3 监管环节问题
部分监理单位在医疗专项工程监理过程中,存在人员配备不足、专业能力不强、责任心不够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监理的监督作用。目前,一些医疗专项工程的质量检测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检测效率低、准确性差,难以满足工程质量控制的要求[2]。政府相关部门对医疗专项工程的质量监管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管频率不够高,监管内容不够全面,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3 医疗专项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1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应选择具有丰富医疗专项工程设计经验、资质等级高、信誉良好的设计单位。在签订设计合同前,对设计单位的业绩、技术力量、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等进行全面考察。成立由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医疗工艺等专业人员组成的联合设计团队,在设计过程中加强各专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定期召开设计协调会、建立设计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及时解决各专业之间的设计冲突和问题。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对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深化审查,重点审查设计方案是否满足医疗专项工程的功能需求、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审查内容包括医疗设备的选型和布局是否合理、净化空调系统的设计是否符合洁净度要求、医用气体系统的设计是否安全可靠等。对于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设计单位及时进行修改完善,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对于确需变更的设计内容,应建立完善的设计变更管理机制。
3.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质量意识。建立严格的施工材料采购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应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采购施工材料。在材料采购过程中,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检验报告等资料,并对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对于重要的施工材料,如医用气体管道、净化空调系统的设备和材料等,应进行第三方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规范,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监督检查,对违规操作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明确施工现场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避免盲目赶工。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3 监管阶段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丰富经验的监理单位承担医疗专项工程的监理任务。在监理合同中明确监理单位的职责和权限,要求监理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和相关规范标准进行监理工作。加强对监理单位人员配备情况的检查,确保监理人员专业齐全、数量充足。定期对监理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对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可解除监理合同。采用先进的质量检测技术和设备,提高质量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专项工程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职责和权限。加大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巡查力度,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施工单位的资质和人员资格、施工材料和设备质量、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等。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严肃查处,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确保医疗专项工程质量符合要求[3]。
结论
医疗专项工程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设计、施工、监管等多个环节。通过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医疗专项工程的质量水平,为医疗服务的安全、高效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各参建单位应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确保医疗专项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广大患者创造更加优质、安全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筝,程亮,冯钦忠,等.医疗废物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修订思路及实施建议[J].环境工程学报,2022,16(04):1068-1073.
[2]霍子俊.技术更新对医疗工程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21.
[3]姚激.精准医疗工程实践——以上海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为例[J].建筑实践,2020,(04):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