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时采用鼓室穿刺及注药方式的临床效果
张洁宇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耳鼻喉科 吉林省白城市 137000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科当中的常见疾病,此疾病的特征表现为中耳积液并伴随听力水平下降,如未能妥善给予治疗,容易诱发粘连性中耳炎或者胆固醇肉芽肿,这对患者的生活,工作构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1]。现阶段对此类患者主要以药物保守治疗,然而部分患者受到中耳积液,粘稠以及咽鼓管功能异常等影响使得疗效较差,治疗后易出现复发情况。鼓室穿刺及注药属于有创治疗手段可对中耳积液进行快速清除,与此同时还可实现局部给药,从理论层面上来看能够改善患者的中耳通气以及引流状况[2]。本文将探究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病例,通过给予鼓室穿刺 + 注药的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研究样本为本院2024 年1 月 ~2025 年6 月74 例分泌性中耳炎病例,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均为 37 例。对照组男 20 例、女 17 例;年龄 23~68 岁,均值( 39.96±4.73 )岁;病程 2~8d ,均值( 4.05±0.56 )d。观察组男 19 例、女 18 例;年龄 22~69 岁,均值( 39.95±4.75 )岁;病程 2~9d ,均值( 4.03±0.57 ) d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小(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鼓室穿刺治疗,首先对其耳廓部位以及耳道部位皮肤充分消毒,并给予 2% 丁卡因棉片实施局部麻醉,生效后可于耳内镜的辅助下进行操作,鼓膜穿刺针消毒后由其鼓膜前下进行穿刺并抵达鼓室内,对于鼓室内积液进行抽出。观察组为鼓室穿刺 + 注药治疗,其中鼓室穿刺的操作方法同对照组。在积液抽出完毕后,给予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 5mg 混合液,通过加压注射于耳鼓室内进行注入。两组均于治疗 1 周后复查
并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疗效,显效:耳鸣、耳部闷胀感等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有效:耳部症状减轻,听力改善;无效:耳部症状以及听力均无明显变化。(2)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气导听阈、平均骨导听阈以及平均气-骨导听阈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 SPSS22.0 处理,计量资料的展现方式为均值 ± 标准差:(
),并行 Φt 检验,计数资料的展现方式为 [n(%)] ,并行 χ2 检验, P <0.05 表示差异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 97.30% ,对照组 86.49% ( P<0.05 )。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n(%)]

2.2 两组听阈比较
干预前两组平均气导听阈、骨导听阈以及气-骨导听阈差异小( P> 0.05),干预后观察组平均气导听阈、骨导听阈以及气-骨导听阈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表 2 两组听阈比较(
,dB)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的危害性大,若未能尽早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由于中耳积液长时间停留,可引起中耳粘膜增厚或发生粘连,增加了粘连性中耳炎的患病风险,情况严重时还可能诱发患者胆固醇肉芽肿,使得听力水平大幅下降严重干扰其工作生活[3]。从本次的分析结果来看,观察组在鼓室穿刺基础上配合注药治疗,其中有效率大幅提升,同时治疗后的听力改善情况更好,这也表明了鼓室穿刺加注药的综合性治疗方案可提升此类患者的整体疗效。鼓室穿刺能够对中耳内积液进进行直接快处快速清除,可解除患者的中耳负压,有助于改善通气引流状况,能够获得一定疗效。而观察组通过在鼓室穿刺基础上配合注药治疗,即给予糜蛋白酶以及地塞米松两者的混合液进行注入能够进一步提升疗效。其中糜蛋白酶的注入可以对积液内含有的粘蛋白物质进行分解,所以可降低积液的粘稠度,避免积液二次积聚。其次配合地塞米松注入则可有效缓解中耳粘膜局部的炎症性反应,同时还可抑制渗出并有利于粘膜修复,这对于预防疾病复发有重要作用。所以两者联合可产生协同作用,能够迅速解除患者的耳部闷胀感以及耳鸣等临床症状,同时还可调节耳部微环境,这对于患者的听力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
综上所述,分泌性中耳炎病例通过给予鼓室穿刺 + 注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听力并提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薛建亭,王亚青.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效果 及并 发症 发生 率分 析[J]. 中 国 医学 文摘 ( 耳 鼻咽 喉科学),2024,39(01):73-76.
[2]刘海鹏,徐振宇.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01):77-79+86.
[3]王俊,曹顺东.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应用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03):74-75.
[4]刘敏.单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应用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分析[J].智慧健康,2021,7(18):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