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PASS 理论的方步运动方案在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周可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221000
一、引言
卒中后认知障碍作为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据《中国卒中报告 2023》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近 394 万卒中患者,其中约六成在发病后 3 个月内出现不同程度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些问题不仅显著增加患者跌倒、误吸等意外风险,还会延长康复时间、提高医疗成本,加重家庭照护负担。近年来 PASS 理论为认知-运动整合训练提供新方向,而方步运动可同步刺激相关神经中枢。因此本研究计划以 PASS 理论为框架,构建结构化方步运动方案,通过激活认知-运动神经环路改善患者综合功能,提供低成本、易推广的干预策略。
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 2024 年 5 月至 2024 年 10 月期间于本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 PSCI患者,纳入标准严格限定为符合《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 2021⟩ 诊断标准、年龄在 40-80 岁之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 ⩽24 分且病程 ⩽6 个月的患者,同时排除合并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视听障碍影响训练执行,以及 6 个月内新发心肌梗死等重大躯体疾病的患者,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 68 例患者并按 1:1 比例随机分配至干预组与对照组。
2.2 干预方案
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每日 30 分钟的物理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平衡杠步行训练)与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使用 RehaCom 系统进行注意力、记忆力专项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 PASS 理论的方步运动方案,该方案以“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四维模型为框架,通过地垫数字序列设计步态路径(如“1-2-3-4”模式),结合动态调整数字呈现速度( 0.5s/ 个至 2s/ 个)强化选择性注意力,引入复杂图形识别(如交叉线条)同步训练视觉空间加工能力,并要求患者按顺时针/逆时针顺序重复步态序列以提升执行功能,运动难度随训练周期(初级 1-2 周、中级3-4 周、高级 5-24 周)逐步递进,确保干预的系统性与个体化适配[3]。
2.3 评估工具
认知功能评估采用 MMSE(总分 30 分, ⩽24 分为认知障碍)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 30 分,涵盖执行功能、延迟回忆等 8 个认知域);平衡能力通过 Berg 平衡量表(BBS,总分 56 分,评分越高平衡能力越强)与 Tinetti 步态量表(总分 28 分,包含步态与平衡两部分)量化分析;跌倒风险采用 Morse 跌倒评估量表(总分 125 分, ⩾45 分为高风险)进行动态监测;训练依从性通过患者训练日志记录(每日签到)结合智能手环监测(运动时长自动上传)双重验证,确保数据客观性。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如 MMSE、BBS 评分)以均数 ± 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 检验(非正态分布);计数资料(如跌倒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多时间点数据(基线、3 个月、6 个月)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通过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处理失访数据,最大限度减少偏倚对结果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四、讨论
两组 PSCI 患者基线及干预后认知功能、平衡能力与跌倒风险比较( x

注:*表示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 P<0.05 ;† 表示与组内基线比较, P<0.05
表 2 两组 PSCI 患者干预 6 个月后认知功能各亚项改善情况(MoCA 分项评分, x s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P<0.05 ; 95%CI 为组间差值的 95% 置信区间。
表 3 两组 PSCI 患者干预依从性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P<0.05AA
本研究发现,基于 PASS 理论的方步运动方案能明显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综合功能,这可能与认知-运动神经环路的双向强化有关。在认知方面,方步运动通过调整地垫数字序列和步态路径,同步激活顶叶空间导航网络和额叶执行控制中枢,与 PASS 理论中认知功能协同作用的特点相符。这使得干预组在 MoCA 执行功能评分上比对照组高出 1.3 分( 95%CI0.9-1.7)⋅ 。运动控制上,患者需根据视觉反馈调整步态,促进了小脑-基底节与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平衡能力(BBS 评分高 6.6 分)和跌倒风险(Morse 评分降 10.6 分)均显著改善,干预组跌倒率( 8.2% )远低于对照组( 22.4% )。两组训练依从性相近,说明该方案值得推广。
五、结论
本研究证实,基于 PASS 理论的方步运动方案可显著提升 PSCI 患者认知功能(MMSE/MoCA 评分提升 ⩾3.5 分)、平衡能力(BBS 评分提高 6.6 分)并降低跌倒风险(Morse 评分下降 10.6 分),且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其核心机制在于通过动态视觉-运动任务激活顶叶-额叶-小脑神经环路,实现认知重塑与运动控制协同改善。建议将该方案纳入 PSCI 康复指南,优先在社区康复中心推广。
参考文献
[1]雷幸幸,宋鲁平.基于 PASS 理论的认知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0,26(1):7.
[2]蓝宇翔,蔡亚秀,杨万梅,等.运动干预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4):4.
[3]张芳,程晓荣.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