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中地理科学性探究以往年高考题为例

作者

李晓丽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根据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与国家改革相关政策文件构建的、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要求的、用于指导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测评体系,主要包括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同为纲领性文件,是教、学、评的“法理”依据。

由于地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部分同学认为地理是“玄学”,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地理题确实难度较大,不在于题目考察的知识的难度有多大,而是在于对于题目的理解上,题目的关键信息需要考生去仔细阅读才能找出,读题析题需考验考生的语文功底,导致答题错误率高。还有在于认真背诵的同学会感到背诵的东西完全的用不上,对于地理的学习感到没有用处,考试的时候用不上,所以不愿意花时间在上面,进而导致知识产生漏洞。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2]明确指出,高考的“核心”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高考地理试题对高中地理教学具有引导作用。因此,在新课标、新高考视域下[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分析高考地理试题特点,把握地理高考备考策略十分有必要。本文对其加以分析和研究,并与同期全国甲卷、全国乙卷等高考地理试题进行比较,以期总结归纳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地理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一、考察的内容特别细节,在学习中难以被注意到。

例如2014 年全国卷考察某岛屿的板块位置方位,此类细节性知识在日常学习中较难捕捉。本题不仅要考生掌握岛屿的地理位置,还应清楚板块的范围。类似的题还出现在2020 年山东卷解答题第17 题第一问绘图题中,该题以美国龙卷风多发为地理背景。

真题呈现: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图 1.1 2020 年山东卷附图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总体来看,高考试题来源于教材,在学习备考中一定要注意教材的每一个细节,加强绘图等基本功训练。二、试题情境与学术研究关联大17 年一卷长白山(阴阳坡差异)根据论文改编的全球变暖背景题成了新的重难点,教师需加强前沿学术论文研读为教学注入新的素材。

真题呈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 70~80 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三、试题情境生活化

全国二卷地区大题从18 年到 21 年连续 4 年考察了不同群体的心理与意图。表明了考试需要考察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知识的积累。

真题呈现:18 年二卷: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19 年二卷:南方居民对雪和滑雪有好奇心,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2 分);多为体验型滑雪者,就近体验即可满足其好奇心(2 分)。

20 年二卷:靠近市场,辐射人口多,市场规模大,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

21 年乙卷:该品牌咖啡馆是国际连锁品牌,主要目标消费者包括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员、外企工作人员和喜爱潮流文化的年轻人(2 分);其目标用户具有一定的饮用咖啡习惯(2 分)。

四、试题选项要符合逻辑并合理推测命题人的意图

真题呈现:(2016 年海南卷)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 s~9 月土壤水分含量 )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种草 B.栽灌木 C.植树 D.自然演化

图 1.2 2016 年海南卷附图

毛乌素沙漠的深层的水含量较高,灌木比较耐旱所以选择栽灌木在自然条件上是说的通。但是题目的限定词是维护生态安全,在材料中毛乌素的生态环境无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怎么样对当地生态最安全,什么都不做最安全。该题既要推测命题人的心理,又要敢于反定势思维。这道题官方解析也印证了处理毛乌素沙漠的做法不唯一,只有实地实践与时间才能给我们最终答案。

解答高考地理主观题不仅需要我们牢固掌握地理知识,也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此在备考的过程中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应该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对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适当减少练习时间,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要加强练习。在练习中要进行反思,不能盲目练习。其次,要加强阅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一是要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二是要善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学生还应该注重课外阅读积累,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和视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李勇,赵静宇,史辰羲 . 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J].中国考试,2019(12):7-12.

[3]赵云渤,陶琍,裴红连.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四层” 视角的地理试题设计——以“张北地区可再生能源工程”原创试题为例[J].地理教育,2022(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