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资源匮乏下的创新教学:以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为例
夏同岩
双辽市第四中学 136400
前言:中国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20 年数据显示,我国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规模达到了惊人的1.38 亿人,占据中国儿童总数的近一半。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幅只有 5.2% ,但在全国农村儿童整体规模下降 28.6% 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人口规模并未下降,反而呈现出增长趋势,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规模达到了4177 万人,占全部农村儿童的 37.9% ,凸显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化。这种情况在教育领域尤为明显,因为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资源,尤其是美术教育资源上的获取往往较为困难。本文旨在探讨在这种资源短缺的环境中,如何通过创新教学策略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美术教育水平,以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和个人发展。
一.描绘现实: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美术教育现状
对于我国农村的初中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面临的美术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在资源的配置上,问题尤其明显。基础设施的缺失和教材资源的匮乏成为了主要的制约因素。许多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甚至连基本的画纸和颜料都供不应求。这种困境使得美术教育几乎成为一项奢侈的教育形式,对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来说,接受系统、全面的美术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外,现有的教学模式也存在许多局限。尽管一些热心的美术教师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但由于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努力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对于这一特殊人群来说,父母的长期缺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情感关怀和生活指导,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了影响。
二.破茧成蝶:美术教育资源的创新策略
面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美术教育的种种挑战,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采用创新策略。以下,笔者将从利用本地资源、借助线上教育资源,以及鼓励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创作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美术教育资源的创新,帮助这些孩子们找到通向艺术之门的钥匙,打开未来的无限可能。
1、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自然景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来源。从宏伟的山脉到细微的田间花朵,这些都是直接可以利用的艺术素材。以教学八年级上册的"寄情山水"为例,学生们可以尝试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并描绘身边的山水景色。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技巧,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研究和描绘当地的文化符号,来提升学生的艺术教育体验。农村地区的建筑、工艺、习俗等都富含本地特色的文化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化符号进行艺术再创造,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例如,一幅描绘农村传统民居的画作,或者一个展示农村丰富民俗的艺术装置,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能让美术教育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享受到创作的乐趣。
2、借助线上资源拓展美术教学
互联网和现代科技为农村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从而打破地理位置的限制,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艺术世界。比如,中国美术学院的“乡村艺课”公益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美育双师制度,为乡村学校提供了五个门类的直播课程。虽然位于偏远的芭扒小学原本因为师资和课程短缺而面临困境,但是通过视频课程教学,学校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学生们得以接受到全面的美术教育。
不仅如此,网络平台还能搭建起一个虚拟的艺术社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获取他人的反馈,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上,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创作,也可以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参观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技法和风格。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帮助他们建立更广泛的艺术视野。这种使用线上资源的方法,对于师资和资源有限的农村学校来说,是一个极其有效的教学策略。
3、鼓励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创作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美术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和创作尤为重要。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设立美术作业,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创作。这样的作业设置不仅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艺术技能,而且能够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和诠释,更重要的是,它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通过教授基础的美术技巧,我们可以确保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有效的美术学习。这意味着,即使面临师资短缺等问题,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实践,继续提高自己的艺术技能。以教学八年级下册“美好宜人的居住环境”为例,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绘制出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还可以提供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和优化自己的作品。这样的教育方式,既能鼓励学生更好地发挥自我,也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资源匮乏的环境。
三.启航未来:创新教学对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的影响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在创新教学策略的熏陶下,他们的心理成长会得到显著的推动。通过实地探寻本地资源进行美术创作,他们会发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当他们借助线上资源,观赏世界各地的美术作品,他们的视野将得到拓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他们可以与全世界的孩子们分享他们的作品,获得反馈,从而改善他们的社交技能,获得归属感。最重要的是,美术创作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感情的平台,帮助他们释放情感,理解和接纳自己,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创新教学策略不仅对他们的美术能力有所提高,更有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张利平,邹锦华.儿童美术教育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9,25(01):120-123.
[2] 刘 书 麟 , 李 虹 . 美 术 教 学 改 善 留 守 儿 童 心 理 健 康 的 对 策 分 析 [J]. 美 术 文献,2019(07):77-78.DOI:10.16585/j.cnki.mswx.2019.07.038.
[3]王利平.初中美术教学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