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5 分钟地理新闻分享”对培养初中生地理素养的作用分析
姬文飞
定边县第二中学 718699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 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地理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认识 键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地理知识积累和地理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 兴趣不高、知识应用能力不足、对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 种创新的教学活动形式,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 学生地理素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对“课前5 分钟地理新闻分享 中生地理素养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二、初中生地理学习现状分析
初中地理课程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多方面知识,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如地球的运动、气候的形成原理等。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习兴趣不足,将地理视为枯燥的记忆性学科。同时,考试导向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注重地理概念、原理和地图知识的背诵以应对考试,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差,难以用地理视角解释生活现象,对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知不足,削弱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
地理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地理知识素养、地理技能素养、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等方面。地理知识素养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基础知识;地理技能素养包括地理观察、地理绘图、地理信息处理、地理综合分析等能力;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则体现为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以及全球视野的培养等。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地理素养体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适应社会发展,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前5 分钟地理新闻分享”对培养初中生地理素养的作用
“课前 5 分钟地理新闻分享”作为一种将地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活动,从知识拓展、技能提升、情感塑造等多维度,全面促进初中生地理素养的发展。其作用不仅契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的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理念,也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高度一致。
(一)丰富地理知识储备,拓宽知识视野
课本知识受篇幅和编排限制,难以涵盖地理学科全貌与最新动态。“课前 5 分钟地理新闻分享”选取如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新地理景观发现、文化习俗变迁等时事新闻,补充课本外知识,让学生全面认识地理学科。例如分享南极冰川加速融化的新闻,学生能深入探究其对海平面、生态系统的影响,丰富自然地理知识。同时,地理新闻让学生及时了解地理领域新成果、事件动态,如交通线路建设、城市规划调整等,增强知识时效性,理解地理学科的时代价值。
(二)提升地理技能,培养综合能力
准备分享时,学生通过查阅报刊、浏览网站、观看纪录片等收集新闻资料,锻炼信息获取能力,并学会筛选、整理、归纳,提升信息处理与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分享中,学生需清晰准确表达内容,从最初的紧张到逐渐流畅自信,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学会运用地理术语描述现象 间的提问互动,也增强了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地理新闻涉及多要素、多现象,学生分析时需 合运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如分析地震灾害时考虑板块位置、地形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分布、建筑抗震能力等人文因素,从而深入理解地理要素关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三)塑造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地理新闻,如神秘自然奇观、奇特民俗文化等内容,能激发学生对地理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学生主动关注地理知识,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许多地理新闻反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资源开发与环保、城市化生态问题等,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能深刻认识两者相互影响,树立尊重、保护自然的意识,理解可持续发展意义。同时,地理新闻涵盖全球地理事件,学生借此了解不同地区环境、文化与发展状况,拓宽视野,培养全球意识,在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粮食安全等问题时,增强作为地球公民的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等社会活动。
五、“课前5 分钟地理新闻分享”活动的实施建议(一)明确活动目标与要求
教师应根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课前5 分钟地理新闻分享”活动的具体目标。例如,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通过新闻分享了解一定数量的地理热点事件和相关知识;在能力目标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语言表达和地理分析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制定清晰的分享要求,如分享内容要与地理学科相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分享时间控制在 5分钟以内等,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加强教师指导与引导
在学生准备地理新闻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合适的新闻来源渠道,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地理科普网站等;帮助学生学会筛选和整理新闻资料,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对新闻进行分析和解读。在分享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分享,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纠正和引导。例如,当学生在分析地理新闻时出现错误的观点或逻辑不清晰的情况,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完善分析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多样化分享形式与评价方式
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的趣味性,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分享形式。除了传统的口头讲解,还可以鼓励学生制作 PPT、短视频、手抄报等辅助材料进行展示,增强分享的直观性和吸引力。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分享的内容质量,还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参与态度等方面。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分享情况给予评分和反馈意见,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习彼此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共同进步。
六、结论
“课前 5 分钟地理新闻分享”活动通过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提升地理技能、塑造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培养初中生地理素 该 科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 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开展“课前5 分钟地理新闻分享”活动,并遵循 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 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前 5 分钟地理新闻分享”活动有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马玉蓉.基于地理图像的初中生区域认知素养培育策略[J].甘肃教育,2025,(12):77-80.
[2]徐蒙蒙,李小妹,许颖.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初中生地理空间感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4,(16):57-61.
[3]张文君.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5,(26):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