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何马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外国语学校 231200

当前写作教学普遍存在重形式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随着新课标对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强化,探索写作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融合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亟待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为基础构建的综合性能力体系,其核心内涵包含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强调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主动积累语感经验,形成个体语言经验体系,表现为准确、规范、得体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指通过语言活动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审美鉴赏与创造要求学生具备感受、理解、评价语言文字作品美的能力,并能通过写作创造具有美感的文本;文化传承与理解则着眼于通过语文学习积淀文化底蕴,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文化自觉与自信。这四个维度并非割裂存在,而是以语言运用为基础,通过思维交互、审美体验和文化浸润的立体化过程,共同构成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本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既关注语言技能的习得,更重视通过语文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策略

(一)借助读写结合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教师可借助读写结合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教师要正视并重视读写结合教学效用,在教学中提供充足的读写结合训练机会,锻炼学生的文字整理能力及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可以设置口语交流课程,让学生介绍其兴趣爱好及课余安排,或者最近的学习收获、生活感悟等,从学生切身体验及主观思维出发,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能积极参与其中。语文教师可结合统编教材单元主题,设计阶梯式读写任务。以三年级下册《花钟》教学为例,在精读课文后开展“自然观察日志”仿写活动: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现象-原因-结论”的说明逻辑,再提供向日葵、含羞草等植物的视频资料,要求学生用“总分总”结构仿写段落。此类设计既巩固单元语文要素,又通过从仿写到创写的梯度训练,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自然产生表达欲望。建议配合教材“口语交际”栏目开展写作分享会,形成“读-说-写-评”的完整闭环。

(二)创设真实情境任务,提升语言建构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语言学习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以四年级上册《麻雀》课文教学为例,设计“动物救助站宣传大使”项目式写作任务。首先组织学生研读屠格涅夫如何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展现老麻雀的英勇(如“蓬起全身的羽毛”“发出嘶哑的叫声”),随后带领学生参观本地动物保护中心,拍摄记录流浪动物的生存状态。回到课堂后,指导学生运用课文学到的细节描写方法,撰写《给流浪动物一个家》的倡议书,要求包含: ① 引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像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这种比喻修辞); ② 结合观察记录设计 3 条具体救助建议; ③ 模仿课文结尾的抒情方式表达呼吁。最后将优秀作品张贴在社区宣传栏,实现“阅读理解-生活观察-写作实践-社会应用”的完整闭环。这种真实情境的写作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开发思维可视化工具,促进思维品质发展

写作不仅是语言输出的过程,更是思维外化的过程。教师应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帮助学生将内在的思考路径显性化,从而培养其思维的逻辑性与创造性。在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教学中,采用“双气泡图”对比分析人物思维差异。先引导学生用左侧气泡图梳理孙膑的思维过程(发现马匹等级差异 $$ 制定最优出场顺序 $$ 预见比赛结果),右侧气泡图记录田忌的思维变化(初期盲目比赛 $$ 中途困惑质疑→最终理解策略)。然后开展“校园辩论赛策划”写作任务: ① 参照孙膑的思维模式,用流程图设计“辩题选择-队员分工-论据收集”的备赛方案; ② 借鉴课文对话描写手法,撰写辩论开场陈词; ③ 模仿田忌的心理描写,记录备赛过程中的思维转变。通过将抽象思维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最终形成 800字左右的《我们的辩论成长记》。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培养文化自觉意识

写作评价不应局限于语言形式的评判,更应关注文本背后的文化理解与价值认同。结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单元,设计“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人”评价项目。第一阶段设置“文化理解评价单”,学生需对照老舍描写的春节习俗(腊八粥、除夕守岁等),调研本地春节传统,用表格对比记录古今异同。第二阶段完成“创意写作评价”,选择一项濒临消失的习俗(如写春联、祭灶神),参考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创作《守护传统》倡议书,由师生共同从文化内涵、语言表达、情感真挚度三个维度评分。第三阶段开展“跨文化传播评价”,将作品改编成中英双语版美篇推文,根据国际网友的点赞评论数量获得附加分。这种多元评价方式,既考察语言表达能力,更注重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的写作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创新方法。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智能化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写作教学,持续完善素养本位的评价体系,最终实现写作育人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邵婷 婷. 新 时代小 学语 文写 作教学 探索 与实践 [J]. 汉字文化,2024,(24):144-146.

[2]谢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写作教学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4,(11):6-8.

[3]范佳敏.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04):126-127.

[4]蔡丽蔓.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创新应用[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第八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济宁高新区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2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