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常态大数据背景下基层统计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

陈玉萍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政府 014400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常态和大数据背景给基层统计带来的机遇,包括数据来源更加丰富、统计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统计服务更加精准等;同时也探讨了面临的挑战,如数据质量控制难度加大、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统计法律法规滞后等。针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数据质量、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法律法规、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等,以提升基层统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新常态;大数据;基层统计;机遇;挑战

一、引言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基层统计工作作为国家统计体系的基础,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当前基层统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新常态大数据背景下基层统计的机遇

(一)数据来源更加丰富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来源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传统的统计调查数据,还包括互联网、物联网、社交媒体等产生的大量非传统数据。这些数据具有量大、实时、多样等特点,可以为基层统计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例如,通过互联网搜索数据可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通过物联网数据可以监测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通过社交媒体数据可以了解公众的情绪和态度等。基层统计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丰富统计内容,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统计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统计分析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方法和工具。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基于样本数据进行推断,而大数据分析则可以对全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发现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基层统计工作者可以学习和掌握这些先进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提高统计分析水平,为领导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统计服务。

(三)统计服务更加精准

在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对统计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基层统计工作者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统计服务。例如,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用户的查询习惯和需求偏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统计信息服务;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风险,为领导决策提供预警和参考。

(四)统计工作效率提高

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和分析,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例如,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减少了人工采集数据的工作量和误差;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自动发现数据中的异常值和错误数据,提高了数据质量审核的效率。基层统计工作者可以借助这些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统计任务。

三、新常态大数据背景下基层统计的挑战

(一)数据质量控制难度加大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来源的多样化和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给数据质量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非传统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数据缺失、错误、重复等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整理;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实时性要求统计部门能够及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这对数据质量审核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大数据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数据被泄露或篡改,将会对统计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大数据时代对统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统计知识和方法,还需要具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此外,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统计人员缺乏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也影响了他们的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统计法律法规滞后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统计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例如,对于非传统数据的采集、使用和管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对于大数据分析结果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也存在争议。统计法律法规的滞后给基层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统计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虽然近年来我国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信息系统的功能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需求;二是数据共享机制还不健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数据壁垒依然存在;三是统计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数据泄露和被攻击的风险。

四、新常态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数据质量

1. 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制度。

制定数据采集、审核、评估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明确数据质量责任,加强对数据质量的全过程管理。

2.加强对非传统数据的质量控制。

对互联网、物联网、社交媒体等非传统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错误,提高数据的质量。

3.提高数据质量审核的时效性。

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中的问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加密、备份、访问控制等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

(二)加强人才培养

1. 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统计人员参加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2.引进高素质的统计人才。

通过招聘、引进等方式,吸引具有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基层统计队伍。

3.建立激励机制。

对在统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完善法律法规

1. 加快统计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

针对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及时修订和完善统计法律法规,明确非传统数据的采集、使用和管理规定,规范大数据分析结果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2.加强统计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统计执法机构,加强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1. 完善统计信息系统。

加大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升级和完善统计信息系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满足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需求。

3.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

打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数据壁垒,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

4.加强统计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采取加密、备份、访问控制等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

五、结论

新常态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基层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基层统计工作者要积极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完善法律法规,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统计工作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统计服务。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给予基层统计工作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共同推动基层统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受怡.浅谈新常态大数据背景下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04):326-327.

[2]韦沛金. 新常态大数据背景下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数码精品世界,2020(4):478. DOI:10.12277/j

[3]王凤伟. 大数据背景下基层统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 消费导刊,2017(22):243. DOI:10.3969/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