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路径探讨

作者

唐云萍

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 201718

摘要:在积极老龄化的背景下,本文对养老服务的现状、需求与对策进行探讨。我国的老年人心理服务体系还面临着资源配置不均衡、内容单一、专业人员短缺和信息技术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为此,应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服务内容。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老年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引言

积极老龄化是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的一项重大思想与实践活动。根据有关统计,我国60岁或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了264百万,即18.7%的老年人口比例。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养老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其中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我国老年人口老年化的背景下,老年人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老年人们的重视。

1老年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1.1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我国城市和社区养老保障机构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公立的社区老年学院能够获得一定的财政补助,然而大多数的社区老年学院都是由私营举办或者由养老服务企业创办,这些学校一般都没有获得国家的资金扶持,这些老年学校必然需要通过除了学校之外的经营活动来填补学校的资金缺口。

1.2教育内容的单一性

我国的老年人教育保障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医疗保健、手工技术、文化娱乐等,缺乏对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要的关注。

1.3专业人员短缺

高素质的心理医生是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心理医生紧缺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边远落后的地方。心理医生专业素质欠缺,不仅会影响到心理医生的服务成效,而且还会导致心理医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优质的教育。

1.4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的养老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部分地区已有基础的教育设施,但由于缺少相关的技术支撑与引导,其应用成效并不理想。

2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2.1摸清基本信息,优化拓展服务

首先,要立足于社区,以社区作为基层单位,对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调研,并对养老机构的心理健康机构和文化娱乐活动平台等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区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收入、婚姻状况、家庭状况等数据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统计,实现对辖区老年人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的整体把握。对目前社区心理服务的形式、质量和效果进行了归纳,为今后制定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服务方案和进行心理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其次,针对目前存在的养老心理健康设施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2.2建立“健康”档案,分类提供服务

首先,在社会养老的心理健康范畴内,积极老龄化中的“健康”是指心理健康问题。社区工作者应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上门访问、电话访谈、信函咨询和发放《老年心理健康量表》等手段,对社区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并采用适当的测评手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实现对社区老年人的精神状况和精神服务需要的准确把握,对不健康的精神和行为问题进行鉴别。在此基础上构建个体化的心理健康档案,为构建社区养老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奠定基础。其次,以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记录为基础,从老年人的现实心理健康问题和现实需要出发,将其分为四大类:普通老年人、空巢老年人、高龄老年人和慢性病老年人。我国老龄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身体和精神状态各不相同,实际条件也比较复杂,因此各类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别。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的心理需要来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沟通辅导。

2.3三方共同“参与”,助力健康服务

“参与”是指以社区、政府、医疗单位三方共同参与,以社区为主体,政府及医疗卫生单位为补充的社区活动。在社区老年人中,通过多方的合作,建立起一个心理辅导的平台,强化对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状态的调节和辅导。首先,从社会参与的角度出发,构建多所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机构。一是创建老年人的“谈话室”。由经过专门训练并持有相关执业资质的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健康保健和普及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控制水平。二是为了让老年人能够更好地接受高等教育,及时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建设老年人的学习厅,为老年人们提供一个方便地学习场所。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老年人们发现自己的存在感和归属感,也能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也能丰富他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创造积极的气氛,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2.4做好两个“保障”,确保健康水平

积极老龄化之“保障”包含了两个层次:一是自身安全,二是社会安全。通过老年人自身的调节、社区与养老机构的协作,构建老年人的安全、照料和尊严的社会支持体系。在个老年人安全方面,首先要学习如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良的情感会导致老年人体的各种参数出现变化,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同时,要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情,让自己的身体功能达到一个稳定、和谐的状态。其次,要建立正确、科学的老年人生观、价值观,使老年人明白人的生命是自然的法则,从而摆脱对生命的畏惧。在处理好老年人的关系、丰富自己的老年人生中,发现老年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最后要遵循老年人体的生理功能,平时要讲究饮食卫生,要有一个好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使老年人的身体更加健康。要想消除各类精神障碍,必须防止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老年人体生理节律和心灵节律的干扰。

结语

由于老年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学者们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老年人员从认知、情绪及生理功能等多个层面探讨了负面影响,并认为“原谅”、“认知疏远”等对策可作为老年群体应对负面影响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当前关于老年群体负向沟通的研究已有一些进展,并在实践中起到了引导作用。但是,已有的研究也有其局限性与缺陷,有待于今后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曲永军;荆晶.积极老龄化视域下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路径优化研究[J].关东学刊,2021(03)

[2] 陈景;王元元;程华林.多视角下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13)

[3] 黄婷;林琳;唐平.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路径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