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宋小燕
浙江金华兰溪市育才中学 浙江金华兰溪市 321100
引言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在刚接触较为系统的代数、几何等知识时,常常感到枯燥甚至难以理解,这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与兴趣培养。传统课堂往往强调知识传授和题目训练,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体验,导致部分学生出现畏难情绪和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体验、探索和思考中逐步理解数学知识。情境创设正是在这种理念下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其核心在于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能够感知和参与的真实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本文将结合七年级数学教学的特点,对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实践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可操作的思路与借鉴。
一、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与教育价值
情境创设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教师单方面传授的结果,而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动建构的产物。在数学学习中,抽象知识只有置于具体问题情境之中,才能被学生理解和吸收。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必须与具体环境和实际任务相联系,脱离真实语境的知识很难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因此,在七年级数学课堂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情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思维能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的作用正是在于为学生提供可感知的“学习入口”,使其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情境创设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与讨论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而提高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水平。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情境创设不仅能帮助他们适应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意识,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系统性增强,而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情境支持,学生往往难以形成直观的理解,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情境创设能够有效缓解这种矛盾,它将抽象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现象去理解陌生的数学规律。以“分式的意义”为例,如果仅依靠符号和定义讲解,学生理解较为困难,但若通过设计一个分配任务或比例分配的生活场景,学生便能在操作与体验中迅速建立起直观认识。此外,七年级数学知识的衔接性较强,如代数中的方程、几何中的角度和图形关系,这些内容本质上与实际问题紧密相关。如果教师能够通过问题化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交通运行时间、建筑设计角度、商品折扣计算等,都能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情境创设在这一阶段不仅能激发兴趣,更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创设的实践策略与方法
在七年级数学课堂中实施情境创设,关键在于科学设计和灵活运用。首先,应注重生活化情境的引入。教师可以将购物、体育运动、交通出行等学生日常熟悉的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主动思考并参与。其次,要结合学科特点设计探究性情境。例如,在讲解几何知识时,可以创设房屋建造、桥梁设计等与空间结构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理解角度、三角形稳定性等数学原理。再次,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化手段进行动态演示,可以将抽象的几何图形和代数运算过程以直观的方式展现,使学生通过视觉和操作体验加深理解。
四、情境创设实施中的问题与改进思路
在实践中,情境创设虽然有明显优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对情境设计的理解不足,容易将其简化为课堂导入的小故事,而忽视了情境应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要求。有的情境设计与知识点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虽然兴趣被调动,但学习目标并未真正实现。另外,部分教师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存在矛盾,担心情境设计耗时过长而影响进度,从而降低了实施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教师培训,帮助其理解情境创设的内涵与方法,提高设计与运用的能力。
五、情境创设的教学成效与未来展望
实践表明,情境创设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增强他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发展了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从教师角度来看,情境创设推动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使课堂更加生动、互动和高效。然而,要实现更广泛的应用,还需在理念、方法与资源方面进一步优化。
结论
情境创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在七年级数学课堂中具有显著的价值。它不仅能够缓解学生因知识抽象带来的学习障碍,还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思维品质和探究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发现,情境创设有助于实现从“教知识”到“教思维”的转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情境创设的实践将呈现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积极探索跨学科、生活化和探究性的情境创设方法,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赖欣童,王伟,林炜,等.人工智能赋能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证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25,(Z2):40-143.
[2]许物笔.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以“可能性”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5,(23):37-40.
[3]高源鸿.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5,(23):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