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企青年员工能力素质提升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韩云磊 张珂
山东潍坊烟草有限公司
一、引言
在数字经济时代浪潮席卷全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宏观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面临着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紧迫任务。事业的兴衰,关键在人,尤其在青年。青年员工作为企业中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其能力素质的高低、精神状态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和事业薪火相传。然而,受社会环境变迁、教育背景差异、职业发展瓶颈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青年员工在思想观念、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协作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改善之处。因此,探索一套系统、科学、高效且契合时代特征与企业实际的新时代国企青年员工能力素质提升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一、 新时代提升国企青年员工能力素质的重要意义
(一)是应对时代变革与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对国有企业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等新任务、新要求。青年员工作为思维最活跃的群体,必须率先掌握新技能、拥抱新变化、适应新业态。提升其能力素质,是企业顺应时代潮流、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推动企业人才队伍梯队建设的核心环节。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是国企基业长青的根本保障。青年是队伍的源头活水。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青年,有助于加速青年员工从生力军向主力军的转变,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有效防范人才断层风险。
(三)促进青年员工个人价值实现与组织目标融合的关键路径。现代青年员工更加注重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企业提供系统的培养和锻炼平台,帮助青年员工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双赢”。
(四)注入青春动能激发组织活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搭建平台、创新机制,鼓励青年员工在学习中进步、在协作中共进、在创新中突破,能够有效打破思维定式和工作惯性,为组织带来新观念、新方法、新活力,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的“强劲青春动能”。
二、当前国企青年员工能力素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理论素养与业务技能融合不足。部分青年员工虽有良好教育背景与理论知识,但在将其转化为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上存在差距,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纸上谈兵”的情况。
二是创新思维与破题能力有待激发。一些青年员工习惯执行指令,主动发现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面对工作难点,缺乏有效创新工具和方法,管理创新能力不足。
三是技术应用与数字化转型适应力弱。新技术飞速发展,部分青年员工对 AI、大数据等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及与工作结合点认识不深,应用能力不足,存在“数字鸿沟”或应用焦虑。
三、青年员工能力素质提升的“六维路径”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坊子区局(营销部)的“蓄能添翼 协作共进”活动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系统化的赋能提升路径体系:
一是技术赋能路径。拥抱智能时代,提升数字素养。 活动将 AI 技术赋能作为首要内容,通过“引进来”(邀请名校专家授课)与“走出去”(赴蓝湾校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学习 DeepSeek 等 AI大模型的原理、应用与操作。这不仅是技能培训,更是思维启蒙,引导青年员工思考如何将智能技术与日常工作深度融合,优化流程、提升效能,体现了前瞻性的培养视野。
(二)创新赋能路径。搭建实践平台,激发创造活力。 通过管理创新培训、优秀成果经验分享、创新合作载体搭建(“服务站+机关”配组)等形式,为青年员工提供创新的方法论指导、成功案例借鉴和团队协作支持。这种“学、鉴、做”一体化的模式,将创新从概念落到实处,鼓励青年员工在实践中领题破题,有效培育其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媒介赋能路径。掌握新兴工具,强化宣传引领。 新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和形象塑造的重要阵地。活动通过特邀专业人员进行视频拍摄与剪辑技巧培训,并成立“坊烟小剧场”、建立联合制作机制,让青年员工不仅学会使用新媒介工具,更参与到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中,提升其媒介素养和策划执行能力,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四是传承赋能路径。弘扬工匠精神,加速经验传递。 “师带徒”活动是优良传统与现代需求的结合。采用灵活结对方式(一师多徒/一徒多师),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强调“传帮带”的实效性。此举不仅能快速提升青年员工的业务技能,更能将“潍烟工匠”的敬业精神、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传承下去,实现技能与精神的双重塑造。
五是交流赋能路径。拓宽视野格局,促进对标提升。 “走出去”学习交流包括内部岗位沉浸体验和外部对标先进两个层面。内部交流促进不同岗位间的理解与协同;外部交流则通过实地观摩、座谈分享,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旨在打破思维局限,开阔眼界,并在吸收转化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六是激励赋能路径。构建长效机制,引导自我驱动。 鼓励并奖励青年员工报考各类专业技术资格,是将短期活动与长期职业发展通道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它着力解决“本领恐慌”,通过外部激励(考评奖励)激发内生动力,引导青年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持续提升自身“含金量”,为个人和组织的长远发展积蓄能量。
四、启示与预期成效(一)启示
一是坚持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培养工作需紧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青年实际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内容覆盖思想、技能、创新、协作等多方面,并像“精准画像”一样,针对不同员工的优劣势进行个性化引导。
二是坚持与时俱进,内容前沿。培养内容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将最新技术、知识、工具纳入培训体系(如 AI、新媒体),确保青年员工能力素质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发展需求同步。
三是坚持实践导向,学用结合。摒弃纯理论灌输,强调在实践中学、在干中练,通过项目合作、课题研究、交流体验等方式,让青年员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
四是坚持机制创新,多元激励。 综合运用培训、师带徒、交流、竞赛、奖励等多种手段,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激发青年员工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预期成效
一是青年员工综合素质显著提升。通过系列活动,青年员工在数字化技能、创新思维、媒介应用、专业资质等方面将取得明显进步,心力、定力、脑力、闯力得到综合锤炼。
二是企业创新活力与协作效能增强。青年员工的创新成果有望增加,跨部门、跨层级协作更加顺畅高效,整体工作效能得到提升。
三是人才梯队结构更加优化。加速了青年人才的成长步伐,为企业培养和储备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勇担当的后备力量,人才梯队更加稳固。
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汇聚青春力量。通过实施“6 维路径”。一支淬炼成型的精英生力军将为“坊子烟草高质量发展”乃至行业的发展持续注入强劲的、可持续的青春动能。
五、结论
总之,新时代国企青年员工能力素质提升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战略工程。通过不断创新青年员工培养理念、机制与方法,为青年员工搭建成长成才的广阔平台,充分激发其潜能与活力,才能更好地凝聚青春智慧与力量,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