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研究

作者

仁青格玛

丹巴县革什扎镇社会治理服务中心 626300

引言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自信是促进其持续发展的持久力量。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碰撞、交流增多,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增强文化自信,更是表现出较高的必要性。群众文化活动是新时期促进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重要途径。因此,当前科学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让地方民众能够参与到一些文化活动中,以此有助于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人民群众对本土优秀文化的认同及热爱,从而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一、群众文化活动概述

所谓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指以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围绕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所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如:当前较为常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主要有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民俗活动等形式,在科学组织及策划之下,相关活动已逐渐成为地方群众文化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群众文化活动在实际开展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群众性特点。广大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参与主体,也因此使得该种活动形式在实际开展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地区,老年人群、青少年都拥有着属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围绕特定人群兴趣爱好进行组织策划,便能够有效吸引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1]。(2)多样性特点。群众文化活动在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上都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其中涉及到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元化艺术类型,同时在活动主题方面,可以围绕“民俗”、“节日”、“企业文化”等来开展。(3)自娱性特点。对于群众文化活动而言,其组织策划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需求,也是许多群众参与到活动中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之进行组织策划时,应注意让群众在活动中感受到乐趣,获得良好的感受。(4)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实际开展中具有不同的特色及风格,蕴含着地区的民俗风情以及历史文化,也因此使得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例如:北方地区的民歌显得嘹亮豪迈,而南方地区的民歌显得温婉。

二、文化自信视角下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的意

(一)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华民族传承发展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精神命脉,也是广大民众文化自信的根基。群众文化活动作为新时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有效组织、策划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项目,如:组织开展传统节日庆典活动,组织策划地区传统艺术表演活动。这些活动项目都有助于让更多民众了解、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广大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热爱,从而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弘扬[2]。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组织地区群众开展“划龙舟”活动项目,让群众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从而增强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文化对于民族而言,可看作民族的重大标识,对于民族具有十分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当前科学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在其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如:开展民族歌舞表演、民族传统民俗活动,都能够让广大群众更深入地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了解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从而促进群众树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念,增强民族整体自信心,让民族能够更加的团结、和谐。同时,相关群众文化活动也有助于吸引不同民族群众参与到其中,从而促进各个民族相互交流,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共同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三)有助于促进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当前群众的物质生活变得日益丰富,随之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表现得越来越高。因此,现阶段组织、策划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群众、不同年龄段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也有助于吸引群众参与到对应的文化活动中,让群众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使其文化素养、审美水平得到综合性提升[3]。例如:当前定期组织开展艺术培训活动,对于具有特定艺术喜好的群众,可前往接受培训学习,提升艺术修养、丰富精神世界。

三、文化自信视角下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的策略

(一)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活动品牌

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本土文化资源是重要的基础源泉,其蕴含着地区独特的地域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自然风光,将有助于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活动品牌。

对于各个地区而言,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且部分地方还拥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老的建筑物、珍贵的历史文物等。在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时,便可以以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依托,开展独属于地方的历史文化节,以此能够让群众近距离的感受到地区历史文化,同时在此过程中增进群众对自身所在地区的喜爱之情,在文化层面形成自信[4]。

同样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也拥有着十分丰富的民俗文化。在这些地区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时,可以借助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举行开展少数民族歌舞表演活动,以此既有助于庆祝少数民族节日,烘托节日氛围,也有助于向更多人展示少数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外地人群到少数民族地区参观、游玩,进而拉动地区经济发展。例如:彝族火把节组织开展民俗文化体验活动,便有效吸引大量人群参与到其中,参与民族舞蹈表演、品尝民族特色美食,既促进民族文化宣传弘扬,又增强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因此,面对当前文化多样性背景,地区在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时,为有效吸引群众参与,传承、弘扬地区传统文化,促进地区群众提升文化自信。可以深入挖掘本土的文化资源,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活动品牌,让更多本地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共同为自己家乡的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在此背景之下群众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个性化。为了有效满足新时期广大群众对于文化活动的多样化需求,在实际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时,必须高度重视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创新。落实到具体创新之中,一方面,可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积极组织开展线上文化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群众文化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线下,可有效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为广大群众开展一些线上的群众文化活动[5]。如:开展线上展览活动,可以让群众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欣赏到各地的文化艺术珍品;组织开展线上演出活动,能够让观众根据自身工作、生活安排,随时随地观看精彩的文艺表演。开展线上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文化宣传推广,且更具有灵活性。

另一方面,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应充分注重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所组织设计的群众文化活动,一定要让群众亲身参与到活动之中,使广大群众能够转变以往被动接受文化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创造文化。例如:可以定期组织策划文化创作比赛,诗歌创作、摄影创作,都可以参与到比赛活动中,让更多的群众都能够参与到自己擅长、喜爱的领域之中,从而让群众能够在文化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参与感[6]。又如:地区可以组织开展“文化夜市”活动,将文化展览、文艺表演、手工制作等多种文化活动形式都统一融入到活动之中,为地区群众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场所。夜晚来临后,地区群众可以漫步其中,欣赏艺术作品,观看精彩演出,还能亲手制作手工艺品。由此既可以拉动地方文化消费,又可以让地方群众享受到文化带来的愉悦,满足地方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三)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活动组织策划水平

文化队伍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人员,其综合素质及能力水平,将直接关系到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划的质量和效果,影响到对群众文化自信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当前需重点关注文化队伍建设,提升文化工作人员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水平。

一方面,定期组织开展针对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活动。面对快速变化及发展的社会环境,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在思想观念、组织策划认知上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融入先进的理念及方式,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创新,以此才能在实际活动开展中获得更为良好的效果。因此,可定期组织文化工作人员参与各类培训课程,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线上学术交流互动,在培训和互动交流中接触到最新的文化理念和活动策划方法,使其在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群众对于文化活动的需求[7]。

另一方面,群众文化队伍应注意吸引和培养一批年轻、有活力的文化人才。年轻人才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能够为群众文化活动带来新的活力和元素。在队伍建设中引入适量的年轻人才,更有助于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颖性。因此,地方群众文化组织管理部门,需注意设立专门的人才引进计划,制定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待遇方案,吸引热爱相关工作且本身艺术素养突出的年轻人员加入,从而让群众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同时保持理念先进性、新颖性。

此外,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不能脱离广大的群众,在组织策划中还应注意建立健全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和引导地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8]。群众文化志愿者可以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具备不同的专业技能以及特长,以便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中,提供更多的支持,从而促进群众文化活动高质量开展。

(四)加强宣传推广,扩大活动影响力

在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还应高度重视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推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宣传推广方案,以此才能有效扩大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达到提升群众文化自信的目的。

在具体宣传推广中,首先需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优势,实现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全面宣传覆盖。如:利用新时期社交媒体,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向日常关注相关内容的群众发送群众文化活动信息,引导这部分高度关注群体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又如:在面向老年群体组织策划文化活动时,考虑到许多老年群体对于网络社交使用相对较少,可以利用传统报纸、电视媒体,向地区群众宣传报道群众文化活动,吸引相关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9]。

其次,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可以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让其中部分无法到现场参与的群众,也能够通过网络观看活动的实时情况,从而让群众文化活动的受众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也让更多感兴趣的群众体会到所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价值和乐趣,在后续活动开展中积极参与进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维护活动的口碑,注意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让参与活动的群众成为活动的宣传者和推广者。当群众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感受,他们会自发地向身边的人推荐活动,从而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五)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活动持续开展

利用群众文化活动培养群众文化自信,是一个长期性过程,需要在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建立起长效机制,以此来保障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持续性开展。

一方面,需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公益性,政府财政支持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借助相关资金可以购置活动开展所需要的设备道具,完成场地租赁。但仅仅依靠政府资金支持显然难以长时间维持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因此还需加强与地区企业合作交流,从企业处获得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资金赞助,企业可以从中获得品牌宣传和社会认可,实现二者之间互利。

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和完善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制度。基于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全过程,从策划、组织、实施和评估各个环节入手,建立起对应的管理制度,推动各个环节有序开展,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整体质量。例如:在组织阶段,要做好人员安排、场地布置、设备调试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在实施阶段,要加强对活动现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此外,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完毕之后,应重视后续的总结反思,以便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每一场活动结束后,都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活动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活动的组织策划水平,使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国家、民族而言,文化自信是维持国家繁荣、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支柱。而群众文化活动是新时期促进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形式,对于增强群众文化自信拥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当前需高度重视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工作。基于提升群众文化自信的角度,科学合理地组织与策划群众文化活动,从而使之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湘. 我国传统节日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探究 [J]. 参花, 2025, (24): 129-131.

[2]谢丹. 新媒体时代下群众文化活动的传播路径与创新策略研究 [J]. 参花, 2025, (24): 141-143.

[3]郭婷婷. 公共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策略 [J]. 三角洲, 2025, (22): 166-168.

[4]肖庆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创新研究 [J]. 新传奇, 2025, (16): 125-127.

[5]王颖. 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多元化展现与发展路径分析 [J]. 新传奇, 2025, (13): 123-125.

[6]龚婵娟. 云南戏剧音乐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实践意义与推广途径探析 [J]. 民族音乐, 2025, (01): 36-38.

[7]王永成. 群众音乐活动对文化自信建设的意义与影响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3, (23): 117-119.

[8]吕建凤. 文化自信视域下现代文化馆的文化引导职能探析[C]// 中国文化馆协会,烟台市人民政府. 新时代文化馆:改革 融合 创新——2019 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获奖作品集. 嘉兴市文化馆;, 2019: 490-493.

[9]阎萍. 新时代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有效路径探究 [J]. 参花, 2024, (20): 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