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横跨世纪的旋律:安徽非遗皮影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

陶叶 张锦 胡星宇 夏启福 黄钦华 胡舒婷

合肥经济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引言

新时代下,安徽非遗皮影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能够充分丰富社会文化活动内容,构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环境,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相关单位应当深入了解安徽非遗皮影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创新需要,积极推出合适的文化发展策略,借助非遗皮影戏主题文化,增添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动力,为文化建设传承以及宣传发扬打好基础。

一、 安徽非遗皮影文化的概述

(一)安徽非遗皮影戏的形成和发展

安徽非遗皮影戏又称太平戏(反映驱邪避灾、祈求太平的民俗寓意),是安徽省宣城市及周边一区一市五县地区流行的传统戏曲剧种,起源于 400年前湖北移民带入的皮影艺术,经与本地花鼓戏、民间小调融合形成,兼具北方皮影技艺特征与南方地域文化特色。安徽非遗皮影戏在吸收当地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逐渐形成了诸多的戏剧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精神和审美意蕴。

在新时代背景下,相关单位应当重视安徽非遗皮影戏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积极开拓更多样的发展渠道,让传统文化能够在保留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宣传出去,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帮助。

(二)安徽非遗皮影文化的艺术特色

安徽非遗皮影戏唱腔高亢、圆润,韵味独特,加之采用渔鼓筒伴奏,增加了唱腔的音乐魅力。同时,安徽非遗皮影戏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戏词生动形象,诙谐风趣,非常符合社会人民群众的文娱体验,是新时代下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遗产[1]。

在当前文化和经济环境下,相关单位应当重视文化继承和发展活动建设,借助安徽非遗皮影戏,不断推出多样化的文化活动,逐步提升人民群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认识程度,让安徽非遗皮影戏能够在更多样的渠道中发挥自身的文娱作用。同时,相关单位需要在制度、宣传、人才以及技术等方面为安徽非遗皮影戏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支持,逐步提升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效果,促进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安徽非遗皮影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新时代背景下,相关单位需要培养新一代非遗皮影传承人,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拓宽非遗皮影文化空间,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借助数字技术创新非遗皮影戏的传播和表演方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认识了解传统文化,从而逐步提升文化建设效果,发挥传统文化的促发展作用。

(一)非遗进校园,培养新一代非遗皮影传承人

非遗皮影戏文化进校园,是培养高素质非遗传承人才,推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下持续发展的科学方式。因此,文化单位可以和教育部门联合设计相关活动,将安徽非遗皮影戏作为传统文化融入到当地校园的教育和文娱活动中,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安徽非遗皮影戏,从而培养其兴趣爱好,并为具有一定天赋的学生提供艺术学习支持,从而逐步培养其高素质的非遗皮影戏传承人,为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打好基础[2]。

同时,文化单位以及学校等单位还需要积极创新传统活动形式,让安徽非遗皮影戏文化的传播和学习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安徽非遗皮影戏的传承和创新中来。同时,学校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发展,让非遗文化再次迸发生命力,不断依托高素质文化人才展开艺术创新,为文化继承发展提供支持。

(二)与旅游业结合,拓宽非遗皮影文化空间

安徽非遗皮影戏和旅游业的结合能够充分拓宽非遗皮影文化的传播渠道,逐步推动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相关单位应当结合安徽非遗皮影戏的特点和形式,科学设计旅游活动形式,并打造优质的文化旅游品牌。

同时,相关单位需要对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重新认定,依托旅游文化活动完成非遗皮影戏的宣传和创新工作,让人民群众能够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非遗皮影戏的文化艺术魅力,从而稳步提升文化艺术的宣传和创新效果。

除此之外,相关文化单位需要结合旅游产业的主题,建设非遗皮影戏文化品牌形象,通过诸多周边产品和文化内容的宣传,进一步提升人们对安徽非遗皮影戏的认识了解诶,为当地文化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促进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和进步[3]。

在安徽非遗皮影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过程中,相关单位要积极组织非遗文化互动宣传,开展大型的旅游文化互动活动,让人们能够在旅游活动中体会非遗皮影戏的魅力,不断推动旅游活动和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文化的进步做出贡献。

(三)数字化传播,扩大非遗皮影文化的影响力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逐渐无法满足安徽非遗皮影戏的宣传需要,导致社会大众对非遗皮影戏的了解和认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因此,文化单位要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宣传活动效果,扩大非遗皮影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欣赏安徽非遗皮影戏文化,从而促进文化传播效率的升级。同时,文化单位可以借助新媒体和融媒体渠道,为安徽非遗皮影戏文化传播提供支持帮助,让文化传播能够契合人民群众的文娱需求,并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到皮影戏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文化单位还可以将社会文化活动、非遗保护和非遗皮影戏创新等任务结合起来,不断建设完善的数据库,利用线上直播等形式展开非遗皮影戏文化宣传,积极提升文化内容的宣传效果,促进文化继承和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4]。

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单位需要将安徽非遗皮影戏继承创新和现代思想精神结合起来,积极借助新技术、新活动完成文化宣传,组织高素质的文化人才,为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同时,相关单位需要结合旅游业、文化产业展开科学管理和文化品牌宣传建设,促进非遗皮影戏的宣传和创新,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5]。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安徽非遗皮影戏的继承和创新对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单位需要培养新一代非遗皮影传承人,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拓宽非遗皮影文化空间,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借助数字技术创新非遗皮影戏的传播和表演方式,提升非遗皮影戏文化的宣传效果,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持助力。

参考文献

[1]刘洁,刘聪.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的非遗实践研究[J].潇湘文化研究,2025,(01):121-125.

[2]张素霞. 非遗传承与高校思政育人协同发展路径探究——以关中皮影制作技艺为例[J].天工,2025,(18):99-101.

[3]王红雷.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助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内蒙古自 治 区 2023“ 文 化 和 自 然 遗 产 日 ” 活 动 精 彩 纷 呈 [J]. 文 化 月刊,2023,(07):38-41.

[4]邓宝辉,汪茜子. 非遗数字化传播的公众参与路径研究——以唐山皮影戏为例[J].玩具世界,2025,(05):129-131.

[5]黄虎. 非遗“研培计划”赋能传统戏剧传承的经验、启示与再认识以陇东学院皮影戏研培为例[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03):31-37.

作者简介:陶叶,女,2004 年 8 月 27 日,汉,安徽省池州市,大学本科.\`

项目名称:横跨世纪的旋律:安徽非遗皮影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起止年月 2024 年 6 月——2025 年 6 月,((项目编号:S20241361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