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角色扮演活动助力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策略

作者

常雄雄

榆林市第五小学 719000

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角色扮演作为一种充满创新性与参与性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和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演绎课文内容。这能在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投入课文,提升其对阅读内容的领会,并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观点互动创造条件。因此,教师要切实把握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有效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理解语言在不同场景中的作用,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一、选择恰当内容,提供语言表达机会

恰当的教学内容是有效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的前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篇优秀作品,但并非所有作品都适合进行角色扮演,这就需要教师剖析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选择具有鲜明人物形象和生动对话的课文[1]。恰当的内容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语言表达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情绪等因素,选择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在表演时通过语气、语调的调整,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这不仅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表达经验,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还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一课时,这篇课文的人物形象鲜明,并且具有生动的对话场景,教师可以在完成阅读学习后开展角色表演活动:“接下来,我们要重现这段历史,谁想扮演毛主席、林伯渠等历史人物?”教师选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毛主席和林伯渠,其他学生则扮演其他领导人和当时的群众,重现文中的关键片段。

片段展示:

林伯渠(走到主席台处,庄重):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现在开始!(各位领导人陆续就位,以毛主席为首依次走上主席台)

(多媒体播放音乐:《义勇军进行曲》)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庄严、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啦!

台下群众(热烈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

在此过程中,扮演毛主席的学生在宣布开国大典时,语气要庄严、有力,以体现毛主席的坚定和自信。扮演群众的学生则要表现出当时人们的喜悦之情,因此语气要激动。这能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学会在不同场合运用恰当语言,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二、创设表演情境,丰富语言表达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角色扮演活动时,教师要依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精心创设表演情境,并充分考虑情境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课文内容,寻找与生活的关联点,以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情境中,更好地投入角色。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还有助于学生完善表达,全面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出示陶罐、铁罐的实物图和卡通图,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如果它们可以说话,会怎么进行自我介绍?哪位同学来表演一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从对话中可以看出陶罐和铁罐分别有着怎样的性格?你更喜欢谁?”让学生对角色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和对比。阅读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表演的线索和框架,引导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如果陶罐和铁罐在多年后相遇了,它们会说什么?有怎样的表现?”让学生编写一段新对话,写出语言、表情和动作,并在小组内进行演绎。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促进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有效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三、自主分配角色,支持学生自由表达

角色分配是角色扮演活动的重要环节,能够直接影响最终的表演效果。在角色分配的过程中,教师应将选择、竞争权交给学生,注重公平性和包容性,鼓励每个学生为争取想扮演的角色展现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及时察觉并处理学生在角色分配环节的麻烦,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调整,如出现分歧时,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观点,说明对角色的理解[2]。这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既能培养其同理心和合作精神,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角色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诸葛亮巧妙实施草船借箭之计”作为表演内容,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领略诸葛亮卓越的智谋,以及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选角环节,有小组在角色分配上存在分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自己想扮演的角色,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 1:我想扮演诸葛亮。我认为他是个足智多谋的人,在表演时我会通过转动眼珠这一细节表现他的计谋频出。

学生 2:我有不同的想法。诸葛亮性格内敛低调,应表演出他在思考计策时的深思熟虑,不应该用转动眼珠来表现,可以在“借”箭之前加入观察天气的情节,体现他有先见之明。

学生 3:我想扮演周瑜。他认为自己和诸葛亮一样聪明,又很嫉妒诸葛亮的才智,在表演时我会加入一些阴阳怪气的语言。后来他开始敬佩诸葛亮的才智,在表演时要注意这种情感的转变。

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表达自己的对角色的深刻理解,还会反驳对方不合理的观点,不仅能深入理解文本,还能进行表达、质疑、阐述,有助于其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角色延伸拓展,促进学生书面表达

在小学语文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时需要理解所扮演角色的背景与情感,灵活调整语言。对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角色扮演活动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角色视角出发,对课文进行延伸创作。这能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深入思考课文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影版《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这悲壮一幕。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认知,从圆明园守卫者、涉事历史人物、普通观光客等角色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解析文本,结合当时社会背景、角色地位、个人感悟进行创意续写,并将续写内容演绎出来。这能让学生角色由被动的历史旁观者转变为这一历史时刻的“亲历者”或“介入者”,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多重视角分析问题,还能促进其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能让学生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与同学合作完成表演。这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其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在表演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习得语言表达技巧,体验表达的乐趣,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更加生动、准确、得体,最终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凤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角色扮演的有效性评估[J].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4(2):0013-0016.

[2]张斌 周金玉.角色扮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4(19):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