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
颜婷婷
江苏省泗洪县洪泽湖路实验学校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促进核心素养发展。2024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以“生活情境 + 文化浸润”编排,富含情感触发点,但部分教师仍重知识轻情感,导致学生出现畏难、消极等问题。洪泽湖路实验学校观察发现,班级内学生情感状态差异显著影响学习效果。本研究选取该校 3-4 年级 4 个班级 168 名学生,结合译林版教材,探究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具体影响,以期为教学提质提供思路。
二、小学英语课堂中核心情感因素的维度与教材关联
1.核心情感因素维度
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将影响小学英语学习的核心情感因素划分为三类:
(1)学习兴趣: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活动形式的主动接纳与积极探索意愿,是驱动学习的基础情感;
(2)学习自信心:学生在英语表达、任务完成过程中对自身能力的认可,决定学习参与的深度;
(3)课堂归属感: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感受到的接纳与支持,影响长期学习积极性。
2.与 2024 译林版教材的关联
2024 译林版教材为情感因素培育提供天然载体:
(1)兴趣激发:三年级上册 Unit1《Hello!》以卡通人物初次见面打招呼的情景动画导入,配合欢快的“Hello Song”,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三年级下册 Unit 6《On the farm》通过 VR 技术模拟农场场景,学生可“触摸”虚拟动物并学习对应英文词汇,增强学习趣味性。
(2)自信培养:四年级上册 Unit3《My week》的“Speak up”板块设计“制定个人英语学习周计划”任务,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用英语表达,降低表达难度;四年级下册 Unit4《Drawing in the park》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通过“绘画 + 英语”双维度评价,让学生在展示特长中建立自信。
(3)归属感构建:三年级上册 Project1《Making friends》组织“班级交友会”,学生分组用英语设计交友卡片并互相交流;四年级下册 Project2《A party》以小组为单位策划英语主题派对,从邀请函制作到节目表演全程协作,强化课堂归属感。
三、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分析
1. 研究设计
选取该校 3 年级(2 个班)、4 年级(2 个班)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设置实验班(采用情感干预教学)与对照班(传统教学),实验周期为一学期(覆盖 2024 译林版教材 3 个单元)。通过以下方式收集数据:
(1)课堂观察:记录两班学生在“主动发言次数”“小组参与度”“任务完成积极性”等指标的差异;
(2)成绩对比:分析单元测试中“词汇认读”“对话默写”“阅读答题”三个维度的得分差异;
(3)问卷调研:实验结束后,以 Likert5 级量表调查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课堂自信度”“归属感”的主观感受。
2.研究结果
(1)课堂参与度差异:
实验班学生主动发言次数平均每节课 18.6 次,是对照班(7.2 次)的 2.6 倍;小组任务中,实验班 100% 学生能主动承担角色(如三年级上册 Unit4《This is my friend》对话表演中的“介绍者”“被介绍者”),对照班仅 65% 学生积极参与, 35% 学生处于“被动配合”状态。
(2)学习成绩差异:
在词汇认读方面,实验班平均分为 18.2 分,对照班为 15.6 分,实验班比对照班高出 2.6 分;对话默写测试中,实验班平均分达 25.8 分,对照班仅 20.3 分,两者分差为 5.5 分;阅读答题环节,实验班平均分 16.9 分,对照班 13.1 分,实验班领先 3.8 分;从单元总分来看,实验班平均分 60.9 分,对照班 49.0 分,实验班超出对照班 11.9 分。
(3)情感感受差异:
89% 的实验班学生认为“英语课有趣,愿意主动参与”, 78% 表示“不怕说错,敢开口”;对照班仅 43% 学生喜欢英语课, 29% 因“害怕犯错”不愿发言。
四、基于 2024 译林版教材的情感干预策略
1.依托教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情境化演绎教材内容:将三年级上册 Unit7《Happy Birthday!》的生日派对场景搬进课堂,学生佩戴生日帽、分发虚拟礼物,用英语完成“生日祝福”“礼物问答”对话;四年级上册 Unit7《Seasons》通过四季主题沙盘,学生边布置场景边用英语描述季节特征,增强学习代入感。
(2)跨学科融合教材任务:三年级下册 Unit8《Colours》结合美术课开展“英语色彩创意画”活动,学生用英语标注画作中不同颜色并讲述创作思路;四年级下册 Unit5《Seasons》与科学课联动,让学生用英语记录四季植物生长变化,在多学科实践中感受学习乐趣。
2.设计分层任务,培养学习自信
(1)教材任务阶梯化设计:针对四年级上册 Unit6《Weather》的“Speak up” 板块,将对话任务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学生完成教材天气问答跟读;提升层替换“cloudy”“snowy”等词汇进行对话改编;拓展层结合天气预报节目形式,自主设计天气播报稿。
(2)多元化评价反馈:学生完成任务后,除教师点评外,引入“同伴互评+自我评价”机制。如三年级下册 Unit3《School rules》的规则宣传海报制作任务,学生从“英语表达准确性”“海报美观度”等维度互相打分,并使用教材句型“I think you did well because...”给出具体评价,强化自信。
3.开展合作活动,构建课堂归属感
(1)深度拓展教材 Project 单元:三年级下册 Project2《My nature park》中,学生分组搭建“英语自然公园”立体模型,分工负责“景点英文命名”“导游词撰写”“游客接待”等任务;四年级上册 Project1《An animal school》组织“动物学校运动会”,小组合作设计比赛项目并用英语制定规则,在协作中增强归属感。
(2)建立“英语学习共同体”:将不同水平学生编入固定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教材拓展任务。如五年级上册 Unit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故事改编,小组内分别承担“编剧”“道具制作”“英语配音”角色,在互助学习中营造包容的课堂氛围。
五、总结
实证研究表明,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通过激发兴趣、培养自信、构建归属感等情感干预,可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课堂参与度提升,单元测试平均分提高,且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观认同感明显增强。2024 译林版教材中的趣味栏目、生活任务为情感干预提供了优质载体,二者结合可有效破解“学习效果分化”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月英.小学英语情感教学策略探析[J].英语教师,2025,25(01):108-10.
[2]刘娜.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4):79-80.
[3]单瑶.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态度目标落实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