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引导下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探索
李鑫
身份证:63010319850929001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镇化进程深化,传统工业园区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单一生产功能导致的职住失衡、配套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亟需向产城融合方向转型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为工业园区发展提供了新的规划引导和空间管控框架,要求工业园区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产城融合强调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是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探讨工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内涵特征、发展模式和实施策略,旨在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工业园区与城市协同发展。
一、国土空间规划对工业园区发展的新要求
(一)空间布局协同化
国土空间规划强调全域全要素的统筹协调,对工业园区空间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业园区选址需与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纳入区域空间发展总体格局。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系需要重新审视,改变过去相互隔离的布局模式。园区内部空间组织要注重与周边城市功能的互动融合,避免形成封闭的"孤岛"。交通网络、生态廊道等区域性要素的统筹考虑,有助于工业园区更好地融入区域空间结构。空间布局的协同化是实现产城融合的基础条件,需要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予以系统谋划。
(二)土地利用高效化
国土空间规划对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提出了更高标准,工业园区必须转变粗放用地方式。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优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和投资强度标准,促进土地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探索混合用地模式,适度兼容研发、商业等功能,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建立低效用地退出机制,通过置换、整合等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土地利用的高效化是产城融合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功能配置复合化
国土空间规划引导下的工业园区需要突破单一生产功能,向多功能复合方向发展。合理配置居住、商业、公共服务等城市功能,满足多样化需求。注重创新功能的培育,引入研发设计、企业孵化等新型业态。完善生活性服务业态,提升园区生活便利度和品质。功能配置的复合化能够增强园区活力,促进产业与城市的有机融合,是产城融合的核心内容。功能复合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基于产业特性和人群需求的系统性重构。
二、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构建
(一)空间融合模式
空间融合是产城融合的基础维度,强调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衔接。园区与城区统筹规划,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边"的空间格局。产业组团与城市功能区相互渗透,构建功能混合的复合单元。交通网络一体化设计,实现园区与城市的高效连接。生态空间相互贯通,形成连续的绿色网络。空间融合模式需要根据园区发展阶段和区位特点,采取差异化的空间组织方式。近城园区可强化与城区的直接融合,远郊园区可培育相对独立的综合功能。空间融合的目标是打破传统的空间隔离,构建产城一体的空间形态。
(二)功能复合模式
功能复合是产城融合的核心内容,关注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协同配置。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生产功能与生活服务功能合理配比,满足就业人口多元化需求。创新功能与制造功能有机衔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功能复合需要遵循产业逻辑和城市发展规律,避免简单的功能拼凑。根据产业类型和人群特征,设计差异化的功能组合方案。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强化创新功能,传统产业园区可侧重生活服务功能。功能复合的目标是构建自我平衡、富有活力的功能系统。
(三)机制协同模式
机制协同是产城融合的制度保障,涉及规划、建设、管理等多个环节。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协调机制,确保各类规划的有效衔接。创新土地管理机制,探索混合用地和弹性出让等新型供地方式。完善共建共享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统筹配置。健全社会治理机制,促进园区与社区的融合共治。机制协同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形成合力推进的格局。根据园区管理体制和发展阶段,设计灵活多样的协同模式。机制协同的目标是破除制度壁垒,为产城融合提供持续动力。
三、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实施路径
(一)规划引领路径
科学规划是产城融合的首要环节。将工业园区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编制产城融合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实施策略。开展城市设计,塑造特色鲜明的空间形态和环境品质。建立规划动态评估和调整机制,适应发展需求变化。规划引领需要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既要有长远眼光,又要有实施抓手。注重规划编制的多方参与,充分听取企业和居民意见。规划引领的目标是形成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规划体系,为产城融合提供清晰指引。
( 二 )产业升级路径
产业升级是产城融合的内生动力。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产业层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创新平台和孵化载体,增强创新动能。产业升级需要结合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找准发展方向和突破口。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升级的目标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产城融合奠定经济基础。
(三)配套完善路径
配套完善是产城融合的重要支撑。优化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多样化居住需求。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生活便利度。发展商业、文化、休闲等消费业态,丰富城市生活。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配套完善需要根据人口规模和结构,合理确定设施类型和配置标准。注重设施布局的均衡性和可达性,提高使用效率。配套完善的目标是构建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结束语
国土空间规划引导下的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工业园区转型的重要方向。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对工业园区发展的新要求,构建了包含空间融合、功能复合和机制协同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规划引领、产业升级和配套完善的实施路径。研究表明,产城融合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工业园区功能单一、活力不足等问题,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未来工业园区发展将更加注重人本关怀、生态保护和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的内涵和形式也将不断丰富。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多样化的产城融合模式,避免千篇一律。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为产城融合创造良好环境。本研究的成果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协同推进。
参考文献
[1]杨惠贤.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地方工业园区规划策略研究[J]. 福建建筑, 2025, (01): 1-4.
[2]黄金. 县城工业园区国土空间规划实践研究——以库区县城云阳工业园区为例[J].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4, (03): 23-25.
[3]徐戈. 高质量发展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园区空间规划内容体系研究——以新疆阿勒泰福海工业园区为例[A]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2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