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大修施工安全管理经验
刘小元 李博 闫智勇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机械段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一、铁路大修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各行业的迅猛发展,铁路运输行业也日亦显著进步,在运输效率方面也取得到了巨大突破,实现这一成就的关键所在就是对铁路线路的持续维护和升级,通过提高铁路线路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进而实现列车运行速度的飞跃,因此对铁路线路进行维护和升级对于保障运输安全和效率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铁路大修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铁路大修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1.施工项目复杂。铁路大修施工通常作业项目较为复杂,施工组织难度大,例如大机清筛施工就包括线路调查、线路挖探、机械清筛、人工清筛、涂油改道、线路精捣、外观整理等多种作业项目在同一个施工天窗,同一个施工区间同时进行,作业项目越多,安全风险变化点越多,导致安全管理难度大。
2.施工环境多变。通常在既有线路上进行施工,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多变,其线路的条件、周边的环境及气候条件等因素都会给施工安全管控造成巨大的难度。如线路设备隐蔽可能导致作业中损坏设备、线路条件不良可能导致机械车脱轨、周边建筑物多、地下管线走向不明等均会对施工安全造成影响。
3.任务繁重且工期紧迫。按照上级的施工计划,集中修施工期间任务繁重、工期紧迫,需要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施工任务,施工人员往往需要在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下工作,容易出现疲劳、疏忽等问题,增加施工安全风险。
(二)铁路大修施工目前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等原因,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难以有效控制施工安全风险。例如部分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导致制度与实际情况脱节,难以有效指导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2.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薄弱,缺乏专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应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例如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不足,难以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和管控措施,从而增加了施工安全风险。
3.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有待提高。例如作为施工主力的民工安全意识薄弱,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即使在参与作业前已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但我行我素的行为和性格在作业中仍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4.安全风险控制不到位。对于现场已经识别的安全风险,制定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缺乏针对性,管控效果不够明显,难以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例如现有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不够完善、不够全面,难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增加施工安全风险。
5.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对自身的的安全职责不清楚,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难以有效防控施工安全问题。例如安全责任制度不够完善,难以有效落实责任,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问题,无法及时追究责任人,从而增加了施工安全风险。
三、铁路大修施工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1.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覆盖整个大修施工的各个作业项目及环节。
(2)制定包括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考核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规范安全操作行为,强化安全责任追究。
(3)根据现场实际制定包括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警示措施、安全隔离措施等具体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2.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1)加强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开展全员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使作业人员能够提前防范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安全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制定出有效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2)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激发全员的学习动力,养成按标作业、遵章守纪的作业习惯,发动全员参与,营造出共保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3)积极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贯彻以物防、技防代替人防的思想,提高安全管理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3.强化安全风险管控效果
(1)风险分级管控。全面辨识各作业项目中涵盖作业环节、设备设施、作业人员、环境因素等所有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点,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后果,对风险按照红、橙、黄、蓝进行分类,红色最高为重大、橙色为较大、黄色为一般、蓝色最低为低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分级管控,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安排不同级别的检查人和检查频次,从源头控制可能发生的风险。
(2)隐患排查治理。先将隐患进行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的分级分类,明确隐患整改优先级;再采用整改四定,定责任人、定措施、定时限、定资金的方式,确保责任落地;最终进行隐患整改复查验收,由排查人或管理人员现场复查。
4.提高人员应急处置水平
(1)编制应急预案。以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核心,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编制应急预案,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全面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事故,明确事故发生后的救援流程、责任分工、资源调配等,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实施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操作流程、责任分工等,确保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操作方法。
5. 融合全面质量管理工具
(1)FMEA 失效研风险。通过制定 SOD 标准,S 为严重度、O 为发生率,D 为难检度。均按照 1-10 级的标准进行划分,再利用 FMEA 分析工具对各项作业流程的工序动作进行全景扫描,逐步分析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计算出风险优化度 RPN,优先改善 RPN 较高的工序。
(2)防错设计控源头。对 FMEA 失效分析出的需要优先改善的工序动作进行防错设计,防止人为错误,对缺陷内容进行人为分析,明确错误类别,结合十大原理制定控制措施,杜绝人为缺陷。
(3)变化点管理控异常。采用 5M+1E 的思维模式分析作业工序中可能存在的变化点,对变化点进行计划和突发的分类,针对计划的变化点制定事先预防处理的措施,针对突发的变化点提前制定变化发生时的应对措施,有效控制现场的异常风险。
四、总结及展望
在铁路大修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多样且高协同、高动态的系统工作,其复杂性源于动态开放环境及多专业交叉作业等,稍有疏漏就可能引发行车事故、人身伤亡或设备损坏,因此必须围绕“防冲突、控风险、强协同”构建全流程安全管控体系,保证施工顺利安全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韩文成—石油工业出版社,2021.6
[2] 五大质量工具详解及运用案例:APQP/FMEA/PPAP/MSA/SPC/谭洪华著—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7
[3]TQM 全面品质管理/(日)山田秀;赵晓明 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1
作者简介:刘小元 1996.1.1 男 陕西武功 汉 本科 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 铁路线路大修、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