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路径探究
龙芳
绿春县第一中学
传统语文教学的重心在于教师的讲解,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字知识,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甚至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偏科等问题。对此,教师要将“以生为本”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当中,利用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元素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进而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提高教学效率,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稳定发展。
一、利用微课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维
预习虽然不属于课堂教学的范畴,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却和他们的学习效率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预习,并利用微课等方式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能够更认真、更高效、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以教学《秋天的怀念》这一课为例,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将设计好的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比如周末时间将微课分享到班级群内并要求学生按时、认真预习。为保证学生预习质量,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以下三点: ① 微课时间长度以及内容难度要控制得当,贯彻落实“双减”政策,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② 在微课视频中,除了给学生布置简单的阅读课文的任务,还可以考虑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性的观察任务,比如观察父母做家务以及做饭时的辛劳,或者和母亲一起到公园等场所参观、游玩,和母亲一起享受休闲美好的时光,以此初步奠定“母爱”的感情基调。 ③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并将遇到的问题通过线上私信方式上交,然后再以此为基础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虽然他们阅读能力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生活经验有限还是难以从大量的文字中汲取出重要信息。对此,教师要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画面和声音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课文,掌握作者描绘的画面以及表达的情感。
以教学《次北固山下》这一课为例,教师需要结合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这首诗通过 AI 软件制作成动态图片或视频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让学生对本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后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并让每个小组学生负责翻译其中一句;再然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展开讲解并做出针对性解释,比如纠正学生翻译中的错误或者让学生说说本文的千古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以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等;最后,教师还需要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本诗内容相关的江南风光视频,并让学生尝试以仿写的方式创作一句或一首古诗,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诗词意境认知并深入了解古诗背景和文化内涵,让思乡之情成为一颗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三、拓展教学内容,实现跨学科教学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选择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同时学生可以接触到线上学习资源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此,教师可以尝试应用“跨学科”教学理念,利用信息技术途径引入其他学科知识,以此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
以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为例,除指导学生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以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从自然景观、动物世界、传说故事等角度鼓励学生深入探索,让学生结合历史、生物等学科知识学习这篇课文。以动物世界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在平时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昆虫并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将自己喜欢的一种昆虫或者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小动物记录下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从动物的角度感受百草园的活力和趣味,还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多媒体教室学习,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探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对此,作为初一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对互联网比较熟悉并且热衷于电子游戏和网络互动的特点,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并且教师还要打破传统教育理念,尝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多元化教学手段,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欢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路径探究 [J]. 电脑校园 ,2024(28):234-236.
[2] 罗瑾.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C]// 教育发展与科学研究论坛论文集 . 2024:1-6.
[3] 欧阳田 . 短视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以部编版七年级教材为例[D]. 江西: 江西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