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研究
刘承斌
四川省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
前言
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般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为主,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将课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初中物理作为学生物理学习的启蒙,其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所以,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教师就需要注重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在物理思维、实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教学并不是简单地讲解公式与定理,还设计怎样观察、分析、推理自然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过度注重物理知识讲解,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深度掌握物理知识,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增强物理学习趣味性
在大部分学生眼中,物理学科学习可能比较枯燥、乏味,特别是在面对公式与数据时,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而通过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就可以加强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持续热情,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二、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知识联想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加强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知识联想能力,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物理学科本身就和日常生活相关,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强学生探究热情,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度理解,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以《家用电器》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电设备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联想能力。教师在进行“电流、电压”知识讲解时,就可以以电扇、冰箱等家庭电器举例,既能拉近物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又能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电流和电压对电器工作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家电设备的功率以及怎样根据电流、电压等选择不同电源和电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联想到自己家的电器,去理解物理概念,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高效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进而全面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二)基于信息技术,提高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就需要结合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掌握。通过多媒体技术资源,可以通过仿真软件、电子白板的直观地演示物理实验,让学生发现多样化学习方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电路的连接》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虚拟实验软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构建和工作原理。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动画展示电路图与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利用仿真软件设计不同类型电路,让学生观察表中电流流动、元件作用等,让学生分析电路问题并找到解决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强调科学实验观念,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就需要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让学生可以客观分析问题、独立思考,不断质疑与探索。以《测量电阻》实验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强调实验中的每个细节,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实验观念。在实验中,教师就可以随机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让学生通过仪器测量电阻,让学生分析为什么选择这一测量方法、怎样控制变量、怎样保证实验结果正确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实验可能出现的误差以及怎样进行修改,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电阻概念的深度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有助于推动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可以改变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与单一性,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发展。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要求与学生学习水平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科思维发展。在未来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斗格吉.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智慧 ,2024,(11):86-88.
[2] 陈辉 . 新课标下 , 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J]. 读写算 ,2023,(17):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