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发展

作者

吴鹏 李飞飞

1德州市陵城区神头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2德州市陵城区前孙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摘要:本文聚焦于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详细阐述了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优势,包括高效性、精准性等。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方式,如农药喷洒等。同时,探讨了当前植保无人机应用面临的挑战,如技术水平、成本等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推动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保无人机;玉米病虫害防治;应用;发展

玉米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如人工喷洒农药,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防治效果不佳等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植保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装备,逐渐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得到应用。植保无人机具有高效、精准、灵活等优势,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和效果,为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优势

1.1高效性

传统的人工喷洒农药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效率低下。而植保无人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农药喷洒任务。例如,一架小型植保无人机每小时可以喷洒数十亩玉米地,大大提高了防治效率[1]。同时,植保无人机不受地形和作物生长状况的限制,可以快速到达目标区域进行作业,减少了防治时间。

1.2精准性

植保无人机配备了先进的定位系统和喷洒设备,能够实现精准的农药喷洒。它可以根据玉米地的实际情况,精确控制农药的喷洒量和喷洒范围,避免了农药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此外,植保无人机还可以根据病虫害的分布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喷洒,提高了防治效果。

1.3安全性

人工喷洒农药时,操作人员需要直接接触农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而植保无人机可以实现远程操作,操作人员无需进入玉米地,避免了农药对人体的危害。同时,植保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1.4适应性强

植保无人机可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在山区、丘陵等地形复杂的地区,传统的农药喷洒设备难以到达,而植保无人机可以轻松完成作业。此外,植保无人机还可以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作业,如微风、小雨等,提高了作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

2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方式

2.1农药喷洒

农药喷洒是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最主要的应用方式。植保无人机通过搭载农药喷洒设备,将农药均匀地喷洒在玉米植株上。在喷洒过程中,植保无人机可以根据玉米的生长阶段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调整农药的喷洒量和喷洒频率。例如,在玉米生长初期,病虫害发生较轻,可适当减少农药的喷洒量;而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可增加农药的喷洒量和喷洒频率。

2.2病虫害监测

植保无人机还可以用于玉米病虫害的监测。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植保无人机可以实时获取玉米地的图像和数据信息[3]。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分布区域。例如,通过对玉米叶片颜色、纹理等特征的分析,可以判断玉米是否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并确定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2.3辅助决策

植保无人机获取的病虫害监测数据可以为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决策支持。农业专家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例如,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区域和严重程度,确定农药的使用种类、剂量和喷洒时间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前做好防治准备[4]。

3当前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3.1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植保无人机技术在不断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例如,植保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和续航能力有待提高,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容易出现飞行故障。此外,植保无人机的农药喷洒精度和均匀性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防治效果。

3.2 成本较高

植保无人机的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相对较高。一架性能较好的植保无人机价格在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对于一些小规模种植户来说,难以承受。同时,植保无人机的维护和保养成本也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3.3专业人才缺乏

植保无人机的操作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目前,我国掌握植保无人机技术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5]。此外,农民对植保无人机的认识和操作技能也较为缺乏,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

3.4法律法规不完善

随着植保无人机的广泛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例如,植保无人机的飞行管理、农药使用规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空白。这不仅影响了植保无人机的安全使用,也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发展趋势

4.1技术创新

未来,植保无人机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例如,研发更加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提高植保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开发新型的农药喷洒设备,提高农药的喷洒精度和均匀性。此外,还将加强植保无人机与其他农业技术的融合,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对玉米病虫害的精准监测和防治[6]。

4.2成本降低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植保无人机的成本将逐渐降低。一方面,生产企业将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植保无人机的购置价格。另一方面,随着植保无人机的普及和应用规模的扩大,其使用成本也将逐渐降低。例如,通过共享植保无人机等方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

4.3专业服务体系完善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未来将建立更加完善的植保无人机专业服务体系。专业的植保无人机服务公司将不断涌现,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病虫害防治服务。这些服务公司将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能够为农民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将加强对服务公司的监管,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4.4法律法规健全

随着植保无人机的广泛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将加强对植保无人机的管理和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飞行管理和农药使用规范。同时,还将加强对植保无人机生产企业和服务公司的监管,保障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5结束语

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可以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为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然而,目前植保无人机在应用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成本较高、专业人才缺乏、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成本的降低,专业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健全,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我们应积极推动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保障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龚俊,金若,姜伟,等.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中植保无人机应用效果分析[J].种子科技,2023,41(07):112-114.

[2]宋巧凤,谷莉莉,袁玉付.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36):48-50.

[3]吴云.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7):39-40.

[4]夏元军,陈以朋,孔磊,等.简析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4,44(02):52-53.

[5]王平.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05):47-48.

[6]刘淑贞.植保无人机应用于玉米病虫草害防治的策略[J].农业工程技术,2024,44(1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