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促进学生审美感知素养发展的实践策略研究

作者

罗革军 陆思融 韦雪琼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第一小学 广西河池 546300

引言: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通过各项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经验,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更加的透彻,进而体会到音乐的美好。对音乐的学习不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能为学生带来很多的快乐,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知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一、小学音乐课堂提升学生审美感知素养的意义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感知素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为,音乐审美感受能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培养其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对音乐理解的感知水平,从而帮助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感知素养不仅是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益,同时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欣赏美的事物,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对音乐的更深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一到学生倾听不同种类的音乐,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传递的情景和意境。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素养的实践策略

1.明确并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活动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声音的训练要注重音准、音色、节奏等要素的规范,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形成对音乐美的直观认知,形成个人审美情趣和艺术底蕴。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成熟,兴趣成为最好的教师,培养他们热爱音乐的兴趣,让小学音乐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明确活动目标,不可过于笼统,没有针对性的布标不能成为活动导向。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接受保证教学活动达到最好的效果。例如,《健康歌》是一首较为欢快的歌曲,在钢琴伴奏中,要体现出乐曲的二段体结构和欢快、轻巧的情绪,并利用节拍的强弱对比,进行恰当的和弦编配,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需注意将审美感知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教学目标之中。不仅要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具体到某一首歌曲或某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中,明确要求学生通过这首歌曲或这类作品的学习,能够感知到哪些音乐元素,理解到哪些情感表达,从而形成对音乐美的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样的教学目标不仅具有针对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从而达到提升审美感知素养的目的。合唱教学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表现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知音乐美、体验团队协作的平台。通过合唱训练,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和声、节奏等要素,从而培养对音乐的敏锐感知力和鉴赏力。同时,合唱过程中的协作与配合,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进一步促进了其审美感知素养的全面发展。

2.以学生为主体充实活动内容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实教学活动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将多元化的音乐文化融入到教学的课堂之中,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识,能够将本地传统的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性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素养,教师选择的内容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应丰富音乐的中种类和来源将多元音乐文化融入活动内容,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文化,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感知、理解不同音乐魅力,创造并表达出音乐精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典合唱曲目,如非洲鼓舞的节奏感、欧洲教堂合唱的神圣感等,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韵味。同时,结合本地传统音乐文化,如民族歌曲、民间故事等,让学生在熟悉的文化背景中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增强对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音乐创作、即兴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体验音乐的魅力,进一步提升音乐审美感知素养。

3.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水平

教师的音乐素养是影响学生提升审美感知能力的关键。随着音乐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师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实现课程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音乐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唱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合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确地掌握音准、节奏和音色,这需要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磨合和调整,从而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音乐技能,还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合唱教学也能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从而更加热爱音乐,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感知素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合唱教学的开展,通过合唱教学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审美感知能力。

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感知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它应该从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热爱情绪着手,通过情感激发来引导小学生学好音乐,感受音乐中的美学价值真谛,如此才能达到启迪学生智慧、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教育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熊蓓丽.锡剧唱段与小学音乐课《萧》融合性教学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5,(23):126-127.

[2]马进师.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入[J].西部素质教育,2025,11(11):70-74.DOI:10.16681/j.cnki.wcqe.202511015.

[3]潘南,陈雅丹.艺术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策略[J].艺术教育,2025,(11):74-77.

[4]才小溪.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5,(16):55-56.注:河池市课题~2024 年校本研修专项课题-《核心素养目标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改进的策略研究》--hcsxbyx2024A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