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推进小学德育的策略与路径
何杰女
茂名市祥和中学附属小学 广东茂名 525000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育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更应注重其道德品质的塑造。家校社协同推进小学英语德育中的探索实践策略,正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品德的新时代少年。本文旨在探讨家校社三方如何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小学英语德育的深入发展,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家校社协同推进小学德育的作用
(一)构建全方位德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社协同推进小学德育的首要作用就是在与构建覆盖家庭、学校和社区三者之间的立体化德育网络,从而形成多方联动的教育合力,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家庭,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起点,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熏陶、生活习惯上的培养和个性化引导。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承担着传授道德知识、培养道德品质的重任。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多种途径,学校能够系统地、全面地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作为大环境,也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到小学德育工作中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道德体验。通过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丰富德育内容与形式,提升实效性
在以往,学校的德育往往停留在课堂教育上,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随着家校社协同机制的建立,我们可以将德育内容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如家庭教育、社区服务等,使德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同时,家校社协同还可以创新德育形式,如通过组织亲子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力量,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种多元化的德育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道德教育。
(三)优化德育教学环境,打造健康成长
学校作为德育的主要场所,其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家庭德育环境同样不容忽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德育的起点。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他们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此外,家长还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孩子的健康成长。社会德育环境也是优化德育教学环境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家校社协同推进小学德育中的探索实践路径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以六年级英语下册“Module 10 Unit 2 What are you going to study?”为例,我们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将其转化为生动的育人实践。这一单元主题蕴含着梦想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和责任意识培养三大德育维度,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丰富的切入点。
首先,在课堂教学层面,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未来学业规划卡”的主题活动,培养其全球视野与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词汇教学中融入环保理念,在对话练习环节,可以创设国际交流场景,引导学生讨论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在阅读拓展中,精选展现家国情怀的经典篇章,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熏陶。特别是通过创设"我对未来梦想规划的社区"等情境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语言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自然而然地感悟道德认知,实现语言能力与品德修养的双重提升。
其次,家庭层面可开展“亲子梦想规划”活动,通过头脑风暴、愿景板制作等形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讨人生理想。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适时引导孩子思考个人梦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在社区资源中则是可以提供实践平台,如组织学生参与“对未来的时光规划”志愿服务,将教材中的理想世界转化为现实行动。这种三维联动的德育模式,既深化了语言学习,又实现了品德的内化与外显。
(二)开展活动强化德育实践
在小学德育教育的实践中,开展亲子活动是强化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以六年级上册"Module4Festivals"教学为例,我们设计了富有创意的亲子节日体验活动。通过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共同制作传统节日手工艺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节日文化的理解,更搭建了家校共育的桥梁。
在全球化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通过文化对比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包容心态和家庭感。通过在亲子协作过程中来完成文化对比创作,从而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首先,教师通过课本中的内容来告知学生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情感教育方面来说,通过亲子之间的合作来传递感恩意识,强化家庭纽带。通过这样的引导,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
其次,英语教师结合教材“Festivals”单元内容,来给学生讲解春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习俗、象征的意义等。学生通过了解到不同节日的文化背景,从而可以培养他们尊重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家庭任务,给学生发放《节日文化学习单》,主要是让家长和学生来共同查找资料(如“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感恩节背后的故事”),并且让学生用英语语言记录。这样可以在共同创作中增进亲子情感交流,潜移默化地培育感恩意识。
最后,在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组织分享会,让每个家庭讲述创作故事,进一步强化文化自信。这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又将德育目标自然融入生活场景,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少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为了深化小学英语德育的实践效果,家校社协同推进成为了重要策略之一。在这一策略下,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以“帮助社区老人”这个活动为例,我们可以具体探讨其实践策略。
在这个活动中,学校与社区紧密合作,共同策划了一次“关爱老人,传递温暖”的社区服务活动。活动前,教师们通过课堂讲解、视频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们传递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激发了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同时,学校还邀请了社区负责人进行实地讲解,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社区老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活动当天,学生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和问候,走进了社区老人的家中。他们与老人亲切交谈,倾听老人的故事,感受岁月的沧桑和人生的智慧。在交流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老人沟通,还学会了如何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同时,他们也深刻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社区的力量。此外,学生们还为老人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让老人的生活环境更加整洁舒适。他们还陪老人散步、晒太阳,让老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关怀的温暖。通过这些实际行动,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还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这次“帮助社区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还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关系。同时,这次活动也促进了家校社之间的紧密合作,为小学英语德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家校社协同推进小学英语德育中的探索实践策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我们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他们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让他们在德育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位置。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策略,提高效果。我们要密切关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及时调整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金叶.家校社协同育人背景下小学班级德育管理策略探析[J].华夏教师,2025,(08):12-14.
[2]颜仲发.家校社协同视角下小学德育创新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5,(03):184-186.
[3]闵思琪.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