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对廉洁从政影响的实证分析

作者

毛艳玲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引言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推进,腐败现象得到一定遏制,但仍需从根源上防范。家风作为干部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其优劣直接影响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不少腐败案例显示,家风败坏往往是干部滑向腐败的重要推手。研究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对廉洁从政的影响,旨在探寻通过强化家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的有效途径,对巩固廉政建设成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风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家风建设在党员干部群体中面临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认知层面的偏差导致家风建设根基不稳。部分干部将家风建设窄化为家庭内部事务,割裂其与公共权力运行的内在联系。这种错误认知源于传统观念中 "修身齐家"思想的弱化,使得干部忽视家庭伦理对公职行为的潜在影响。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他们将家风建设置于次要位置,既不主动参与家庭价值观塑造,也未将廉洁自律要求融入家庭教育场景,致使家庭文化建设长期处于失范状态。这种认知错位不仅削弱了家庭对干部的道德约束功能,更使得权力监督体系在家庭层面出现漏洞。

价值引导偏差形成系统性风险。在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部分党员干部家庭未能有效抵御不良文化侵蚀。传统家风中的勤俭持家、克己奉公精神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特权地位的盲目追求与物质享乐主义的蔓延。这种扭曲的价值导向在代际传承中不断强化,表现为部分干部子女利用父辈职权谋取私利,或是家庭成员以权谋私的行为未受及时纠正。更为严重的是,错误的家庭价值观会渗透到干部的工作思维中,模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界限,导致权力运行偏离正轨,为腐败滋生提供温床。

传承机制缺失制约家风建设效能。当前多数干部家庭缺乏制度化的家风传承体系,教育方式呈现碎片化、随意化特征。家庭长辈未能建立明确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而是依赖零散的经验说教与即兴式教育,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价值传导。这种缺乏系统性的传承方式,使得家风建设难以对干部产生持久影响力,尤其在面对复杂社会环境时,无法为干部提供抵御腐败诱惑的精神支撑。家庭与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使得家风建设无法与组织监督形成合力,进一步削弱了家风建设的实际效果。

二、强化家风建设助力廉洁从政的途径

培训内容应注重实践性与创新性,引入沉浸式教学模式:通过 VR 技术重现包拯拒礼、于谦 “两袖清风” 等历史场景,组织干部开展家风主题情景剧创作与演绎;结合典型案例研讨,剖析近年来因家风败坏导致腐败的案件,运用大数据分析还原家庭关系网络与腐败行为的关联路径。同时建立 “线上 + 线下” 常态化教育机制,依托干部网络学院开设家风微课堂,定期推送《中国家规》《守望家风》等纪录片学习资料;每季度组织家风主题读书会,邀请历史学家、廉政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使家风教育成为干部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强化其对良好家风的认同感与践行意识。

建立科学的家风监督机制是强化外部约束的关键。一方面,将干部家风情况纳入组织考察与廉政考核体系,制定涵盖家庭氛围、亲属从业、社交活动等维度的量化评价标准,建立 “干部 - 配偶 - 子女” 联动考核机制。通过定期走访干部家庭,查阅家庭收支记录、重大事项报告等资料,结合家访观察法评估家庭文化氛围;每半年开展家属座谈,了解干部 “八小时外” 行为表现,构建动态化的家风档案。另一方面,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开发 “家风监督” 专属 APP,设置人脸识别举报、匿名线索上传等功能模块,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建立纪委监委、组织部门、社区三方协同的线索核查机制,对群众反映的家风问题,采取 “初核 - 约谈 - 整改 -回访” 闭环管理流程。对于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运用监督执纪 “第一种形态” 开展提醒谈话;对纵容亲属插手权力、利用影响力谋利等情节严重者,依规进行组织处理并公开通报,通过构建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立体监督网络,形成对干部家风建设的全方位约束。

推动家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深度融合需要制度创新。在顶层设计层面,制定专门的家风建设规章制度,明确干部及其家属在家风建设中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家风建设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的工作机制,将家风建设成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实践层面,开展 "廉洁家风" 创建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家风建设与廉政教育的联动机制,通过组织廉政家访、家属助廉座谈会等活动,促进家庭与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家风建设与廉政建设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家风建设与廉洁从政协同发展的成效

家风建设的强化显著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通过系统的家风教育与持续的监督引导,干部对廉洁从政的认知发生根本性转变。他们开始主动将家庭伦理要求融入公职行为规范,在权力行使过程中更加注重自我约束。这种转变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细节中:面对利益诱惑时,能够以家庭价值观为参照坚守原则;处理公私事务时,自觉维护公共利益优先的准则。长期的家风熏陶使干部形成了稳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在复杂环境中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严守纪律底线,从源头上减少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良好家风的培育推动了廉政文化的整体发展。随着家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廉洁自律的价值理念在干部群体中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干部家庭将廉洁作为家风核心内容,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层面的价值共识逐渐外化为整个干部队伍的行为自觉,形成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气。在这种氛围下,干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的意识显著增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政治生态持续向好。良好家风的示范效应还辐射到社会层面,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廉尚洁的价值导向。

家风建设重塑了干部家庭的监督协作模式。通过开展家属助廉活动,家庭成员对干部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显著提升,监督意识与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家属主动参与家庭廉洁建设,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提醒干部注意廉政风险,对可能出现的腐败苗头进行预警。这种家庭内部的监督机制与组织监督形成互补,构建起抵御腐败的双重防线。良好家风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家庭氛围。这种家庭环境为干部廉洁从政提供了坚实的情感支撑与精神动力,有效降低了腐败行为发生的概率,为廉洁政治建设奠定了稳固的家庭基础。

结语

家风建设对廉洁从政的影响显著,解决家风建设中的问题、强化其助力作用,能有效推动廉洁从政实践,协同发展成效已初步显现。未来,需持续深化家风建设与廉洁从政的融合,完善相关机制,扩大教育覆盖面,让良好家风成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内在动力,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推动形成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参考文献

[1]李斌雄,李敏.新时代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05):138-147.

[2]陈继红.家风建设: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必修课[J].理论与改革,2020,(03):156-165.

[3]刘红凛.家风建设与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内在关联及实践要求[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22,26 (02):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