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问题
赵晓丹
辽宁咨发建设监理预算咨询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172
一、工程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1 科学实施工程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可以对工程的成本进行合理预估与控制,避免超支或盲目投资现象,有效降低项目风险,提升项目的成功率。
1.2 合理的施工成本管控可以优化施工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包括材料、设备、人工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工程项目按计划进行并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1.3 合理的工程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能够促进施工技术的创新,推动施工质量的不断提升。
1.4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优化工程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建筑企业能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赢利能力,从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1.5 科学的工程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从而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加环保、节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工程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造价成本管理体系
部分企业忽视建设成本管理体系,导致其工作效率低下。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认识不到成本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理解项目实施各个环节成本管理所起到的规范作用以及指导价值,最终导致此项管理体系形同虚设,整体工作起不到应有的效用。
2.2 对成本管理认识不足
在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管理时,从企业管理层到项目基层施工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够明确,没有全面考虑到项目成本管理的必要性,成本控制与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部分基层人员认为成本控制是企业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与己无关,而高层领导认为项目中的成本管理只是财务部门员工需要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多加关注,这极易导致本应由工程项目全员参与的项目成本管理活动成为财务部门承担的职责,进而使得成本管理活动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2.3 工程造价预结算编制不合理
首先,部分预结算编制人员对建筑工程的理解不够深入,对项目的复杂性估计不足,且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没有掌握市场中材料、设备价格的波动,以及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致使工程造价预结算中的成本估算与实际市场价格存在较大偏差。其次,使用过于简化或不够精确的工程预结算编制方法难以准确反映工程成本的真实情况,可能会误导施工单位的成本管理决策。最后,部分工程造价预结算编制缺乏灵活性。由于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可预见的情况,工程造价预结算编制如果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就会导致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工程项目实际成本严重不符。
三、加强工程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构建健全的工程造价预结算责任制度
将工程造价预结算责任制度落实到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工作的作用。这就要求建筑企业管理层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全面了解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认识到构建具有实践和指导意义的工程造价预结算责任制度的重要性,并基于此对工程施工建设的具体工作内容与工作量进行科学划分。
首先,在组织开展关于工程造价预结算会议的过程中,要对施工成本管理中容易产生成本浪费的环节进行交流探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其次,建筑企业各层级的管理者要对自身责任范围内的工作负责了然于心,要让整个工程项目中的所有参与者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效能,使其能够主动落实相关任务。再次,要对施工成本进行独立核算,重视每个施工环节与流程,从而使工程施工流程变得清晰可控,使得施工成本管理工作更加精准。最后,工程项目要和参与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各部门进行密切沟通,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进行监督工作,以此充分发挥管理效用。此外,各部门要重视项目材料准确性的问题,落实相关监督检查工作,对造价预算工作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记录,以便于日后开展结算审计工作。
3.2 重视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在工程项目中,施工企业需要注重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即科学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为工程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换言之,在组织实施具体的工程项目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参考实际情况来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和要求。
首先,要求相关责任人员结合现场情况加强材料管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材料过度消耗现象,如可以采取套定额的方法计算工程项目中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消耗量。同时,需要材料管理人员根据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和节点安排,对各个节点的施工材料予以合理发放,并针对项目中铁钉等辅材的消耗量进行包干控制。其次,高度重视工程项目中施工机械的成本控制,在该项成本的控制过程中,需要做好台班单价以及台班消耗量的计算。对于自有机械,主要管理和控制大修成本、场外运输成本、折旧成本、人工成本等;对于租赁机械,需要对其需用量进行明确,详细了解机械设备使用中的细节性问题。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为防止机械在运行时出现故障,阻碍工程项目的开展,对企业造成损失,有必要组织和安排专业的机械设备维修人员和养护人员参与施工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机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工程项目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3 合理编制预结算
为实现预算管控的目标,在整个施工项目开始前,项目负责人员要和监管造价人员共同进行项目预算编制工作,且需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编制,其目的是使预算与施工现场的情况吻合。当工程项目开始施工后,相关工作人员要监控施工进度,依据施工进度合理调整工程预算条款内容,为编制预算提供关键性支持。此外,关注工程量的核算和定额套用情况的分析,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同等重要的,目的是判断施工项目合同计价方式的合理性。通过利用专业的结算机制体系实现管控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在清楚资金流向的情况下,对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的开展离不开成本管理,造价预结算是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建筑企业应构建健全的工程造价预结算责任制度,重视成本控制管理以及合理编制预结算,以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的准确性,确保工程项目的有序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丽 娟. 建 筑工程 造价 预结 算与施 工成 本管理 分析 [J]. 居业,2025,(04):157-159.
[2]朱银合,冯常耕.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探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10):141-143.
[3]杨树平.建筑企业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4,(10):87-89.
[4]叶丽婷.土建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城市建设,2025,(16):28-30.
[5] 黄碧 琚. 建 筑工程 造价 预结 算和建 筑施 工成本 管理 [J]. 居业,2023,(11):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