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生《数学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的思考
徐菁
衢州学院 浙江衢州 32400
1 引言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来,高校教师越来越重视课程教学的思政元素,力求通过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的统一。
师范生是未来教师,教师是点燃学生心灵之火的“燃灯者”。《礼记》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作为价值传递的主要力量,教师自身的师德与育人能力直接决定教育成效。因此,教学中提高师范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显得尤其重要。《数学教学设计》是学校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在课程中加强思政建设是政策的引领也是现实的需求,而且通过文献研究有关高校师范数学教育类课程的思政融合策略研究内容不多,因此开展此内容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
2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
2.1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根据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内容、2018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18—2022 年)》的目标任务、《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结合本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要求,将课程育人价值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培养师德品质,培育专业情怀,夯实专业信念。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独立思考、合作意识、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工匠精神。

2.2 课程思政融入内容
根据课程内容努力挖掘思政元素,将合适的思政内容自然融合到教学中,实现专业知识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统一,从而增强师范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教学中,规范课堂管理和课程考核方式,培养学生规矩意识,踏实学习、有努力才有收获的人生态度。教学内容、思政元素和育人目标如下:
3 课堂教学实施
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笔者的教学实施。该内容的教学思路是学生先理解数学概念课的本质和设计要点等理论知识;然后结合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概念课教学的教学模式,适时插入思政元素;观看课堂实录并讨论分析;最后给出课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适时点评。教学以案例分析为载体,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接受认真踏实、坚持不懈、求真务实等科学精神的熏陶。通过案例的讨论与设计,树立理想信念、责任意识、爱岗敬业,做乐教善育的好教师。课堂中,以问题式教学为主,鼓励学生自由提问,通过小组合作、师生问答等交互形式,让课堂真正互动起来,既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又能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问题的学科思辨能力。
课堂思政内容融入点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一:概念课教学理论知识,思政融合点是通过引导示范,渗透“知行合一”的观点;专业知识二:案例分析,思政融合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和反思意识,树立“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具体到不同的教学案例,关注的思政元素不同。教学过程中,列举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映射》、《二次函数》、《奇函数》、《二次函数》、《线段,射线,直线》、《轴对称图形》6 个概念课教学案例,其中《二次函数》重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到的概念课教学理论知识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中涉及展示故宫、天坛等古建筑的对称美,强调中华建筑智慧,还可以引入敦煌壁画中的对称图案,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
4 结语
高校师范生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习得和应用,还要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观,激发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意识。通过课程思政,对课程内容进行提炼,将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使教学内容有内涵、有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将社会主义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入脑入心,夯实从教信念,提升教育智慧,提高学生的师范生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臣文.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育人路径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42(3).
[2]丁铭瑶,董庆超.数学教育师范生课程思政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41(4).
[3]周俊伽,刘飞君.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法课程群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广西教育,2025(3).
基金项目: 2023 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SFKC202324)
作者简介:徐菁,女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