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视域下健美操教学与体质健康素养“ 学-练-赛-评” 一体化模式构建与实践验证
王锋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引言
在体教融合的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健美操作为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与教育意义。然而,当前健美操教学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素养方面仍存在不足,如教学内容单一、实践训练不足、竞赛机会匮乏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构建“学 - 练- 赛 - 评”一体化模式,以期为健美操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学 - 练 - 赛 - 评” 一体化模式的理论构建
(一)理论基础
“学 - 练 - 赛 - 评” 一体化模式的搭建依托多种理论支持。从教育学层面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着重强调学生要在真实场景中通过实践与探究来搭建知识框架,该模式里的 “学” 和 “练” 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学习场景与实践契机,让他们在健美操学习时能主动构建知识与技能体系。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成就动机理论表明个体在学习和竞赛中获得成就后,会催生更强的学习动力,模式中的 “赛” 环节通过打造竞赛平台,满足学生的成就诉求,激发他们学习健美操的内在积极性。
(二)模式内涵
“学 - 练 - 赛 - 评” 一体化模式是一个有机融合的教学系统。“学” 作为基础环节,包含健美操的基本知识、技能及理论学习,借助课堂教学、多媒体资料等途径,让学生了解健美操的起源、发展历程、动作要点等内容,为后续实践打下理论根基。“练” 是核心环节,涉及课堂练习、课后自主训练以及专项技能强化训练等,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熟练掌握健美操动作,增强身体协调性、灵活性与力量等身体素质。“赛” 是驱动环节,通过举办校内、校际及区域性的健美操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
(三)目标定位
该一体化模式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素养与健美操技能水平。具体来说,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健美操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完成各类健美操动作与成套套路;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竞赛活动,明显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像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耐力等指标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与团队合作意识,在竞赛中学会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激发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喜爱与热情,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筑牢基础。
二、“学 - 练 - 赛 - 评”一体化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夯实“学”的基础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健美操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学生体质健康素养提升需求进行优化。一方面,增加与体质健康相关的理论知识模块,如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营养与健康、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锻炼对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丰富健美操实践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的竞技健美操套路教学外,融入功能性训练、有氧健身操、街舞健美操等多种风格的健美操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
(二)强化实践训练,突出“练”的关键
为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健美操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必须强化实践训练环节。在课堂训练方面,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充足的实践练习时间,采用分组教学、个别指导等方式,提高训练效率;同时,引入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如循环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增强训练的趣味性与科学性。课后自主训练是课堂训练的延伸,教师应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课后训练计划,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提供训练视频与指导,鼓励学生自主练习,并定期检查学生训练情况。
(三)搭建竞赛平台,发挥“赛”的动力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健美操兴趣与动力的重要手段。学校应积极搭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美操竞赛平台。校内竞赛方面,定期举办健美操班级联赛、社团比赛以及专项技能挑战赛等,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竞赛;同时,根据不同年级与水平设置不同的竞赛组别与项目,使竞赛更具针对性与公平性。在校际与区域竞赛层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际邀请赛、区域锦标赛以及省级、国家级健美操赛事,让学生在更高水平的竞赛中锻炼自己,拓宽视野。
三、“学 - 练 - 赛 - 评”一体化模式的评价体系创新
(一)构建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学 - 练 - 赛 - 评”一体化模式下的学习成果与体质健康素养提升情况,应构建多元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涵盖学习态度(如课堂参与度、学习积极性等)、健美操技能掌握程度(如动作准确性、套路熟练度等)、体质健康指标(如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耐力测试等)、竞赛表现(如比赛成绩、团队协作能力等)以及体育道德风尚(如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等)等多个维度。通过多元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技能提升,更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素养的全面发展,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进步程度。
(二)采用动态评价方式
传统的静态评价方式难以适应“学 - 练 - 赛 - 评”一体化模式的动态教学过程。因此,应采用动态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作业检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反馈;在实践训练阶段,通过定期的技能测试与体能测试,监测学生技能水平与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训练计划;在竞赛环节,对学生的竞赛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不仅关注比赛成绩,更注重学生在竞赛中的团队合作、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表现。
(三)实施主体多元化评价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学 - 练 - 赛 - 评”一体化模式的评价应实施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同伴以及专业裁判等。教师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技能掌握程度与学习进步情况,通过日常教学观察与考核给予学生客观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自身优点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同伴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专业裁判评价则在竞赛环节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专业的裁判标准对学生的竞赛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四、总结
在体教融合视域下构建的健美操教学与体质健康素养“学 - 练 - 赛 - 评”一体化模式,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训练、搭建竞赛平台以及创新评价体系,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素养与健美操技能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路径。实践验证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对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永钧.治理学视域下教师驱动“学、练、赛”体系研究——基于高校健美操 7年建设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5,(25):21-24.
[2]白雪.高校健美操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及体质健康的提升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03):97-99.
[3]王竹青,杨乙元.“体育强国”视阈下健美操运动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有效策略研究[J].运动精品,2020,39(0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