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王辉
广元市利州中等专业学校
引言:
护理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护理人才的专业素养与临床胜任力。外科护理作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其“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该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应用,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反思,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协调发展。本文旨在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路径及其教学成效,为提升中职护理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于德国职业教育改革,其核心理念是将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该教学法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技能的提升。与传统教学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更注重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与实践性,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并培养团队协作与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增强了其未来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任务导向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这一过程有效提升了其自主学习与信息处理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真实或模拟的临床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具有开放性和复杂性,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创新思考与灵活应对。通过不断尝试与调整,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外科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团队协作性质,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小组中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不仅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也增强了集体意识与责任感,为其未来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融入团队打下基础。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原则
(一)学习领域原则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将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应围绕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课程内容应涵盖术前准备、术后护理、伤口处理、急救措施等关键环节,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二)自主活动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自主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操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
务,教师则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增强了其独立思考与实践能力。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科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之前,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基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技能掌握程度。教师应全面梳理外科护理教学的知识结构与技能要求,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又能体现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能力需求。教学任务的设定需具备系统性和层次性,既包括基础护理知识的巩固,也涵盖临床操作技能的提升,同时注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任务内容应围绕外科护理的关键环节展开,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运用,避免碎片化、孤立化的知识传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配置情况,包括实训设备、教学环境以及师资力量等,确保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此外,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提升实践能力。
(二)结合护理教学情况,运用情境进行教学引导
情境教学作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重要实施路径,其核心在于通过创设贴近临床实际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提升其应对复杂护理问题的能力。情境的设置应以临床护理流程为基础,涵盖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急救处理等关键环节,确保学生在情境中能够进行角色代入并完成相应任务。教学情境的设计应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能够引导学生按照护理工作流程逐步推进任务的完成,避免情境设置的随意性和碎片化。同时,情境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通过角色扮演、任务模拟等方式,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责任感。
(三)科学合理制定任务,明确教育引导基本方向
任务驱动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特征,任务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提升。任务应围绕外科护理的教学目标展开,具有明确的操作步骤和清晰的完成标准,使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任务内容应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和技能的实践性,既要体现基础护理知识的掌握,也要突出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够在任务执行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任务的设定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和创新思考,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的组织应体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特点,使学生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五、总结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该教学法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任务,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创新潜能。通过系统的教学组织与引导,学生不仅掌握了外科护理的核心知识与技能,也在实践中提升了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推广与应用,为中职护理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也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钱冰.才智,2024(21)
[2] 外科护理教学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分析. 吴少林. 课程教育研究,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