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做法的思考

作者

焦爱云

山东省邹平市第二中学 256200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导向。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视知识的迁移与综合应用,强调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作为逻辑思维与科学精神的核心载体,是学生进一步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学科。然而,当前高中数学课堂还存在重知识轻思维、教学内容割裂、缺乏实际情境等问题,致使核心素养落实不够充分。为此,本文结合理论与教学实际,系统梳理和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有效做法,希望为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提供有益借鉴。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定位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涵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要素。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数学思维方式、能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数学的文化与价值并在社会生活中合理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更对促进其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化、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公民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知识本位的局限,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通过核心素养的系统渗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的学科视野,为其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设真实情境,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并服务于现实生活。情境创设是实现知识应用与素养培养的重要桥梁。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贴近社会生活、学科前沿和学生兴趣的主题,创设多元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例如,在讲授函数、概率、统计等知识时,结合经济生活、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问题本质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通过项目学习、小组合作、跨学科探究等方式,推动学生主动参与问题发现、方案设计、数据处理与成果展示全过程。情境创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为培养其问题意识、建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广阔空间。此外,教师还可适当引入数学史、数学家故事和数学文化元素,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体会数学魅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强化数学思维与学科能力训练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优化教学结构,强化思维训练,是实现核心素养有效渗透的关键。一方面,教师应改变以知识传授和题海战术为主的传统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组织形式。通过问题导向、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应精心设计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与探讨。例如,在几何、代数、概率等知识板块中,鼓励学生归纳规律、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培养其抽象概括、逻辑推理与创新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数学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阐述解题思路和逻辑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提升表达与沟通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成长。通过优化教学结构,强化思维训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更为其形成科学、理性、批判和创新的数学思维提供保障。

四、注重数学应用与学科融合,拓展素养培养新路径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学科内部,还应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社会实际的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数学知识在科技、经济、工程、信息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结合现代科技发展,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前沿话题融入课堂,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学科交叉和综合性探究活动,通过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等学科的协同学习,促进知识迁移与能力整合。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的数学贡献,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通过学科融合和实际应用的推进,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数学的工具性、实践性和价值性,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五、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完善核心素养落实的保障体系

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多元性,是保障数学核心素养有效落实的重要前提。传统以试卷分数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过程。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的多维内涵,设计多元、动态、发展的评价机制。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问题意识、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反思总结等表现,采用课堂观察、学习档案、项目展示、小组评价、自我反思等多样方式进行全方位评价。阶段性评价则应兼顾知识、技能、思维与情感态度,采用书面考试、探究报告、实践作业等多元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素养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激励其持续进步和主动发展。学校和教师应不断完善评价标准与工具,注重评价结果在教学反思、资源配置、个性化指导等方面的应用,实现教学与评价的良性互动,为核心素养的落地和深化提供有力支撑。

结论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是推动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深度。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强化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抽象思维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学科融合的推进,能够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与社会适应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从多个维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能力发展。未来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应持续深化,教师队伍需加强专业发展,更新教育理念,不断丰富课程资源,提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更加科学与全面,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有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艳, 周建.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教学实践[J]. 数学教育学报, 2022(4): 36-41.

[2] 王斌, 刘志红. 高中数学课堂渗透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J]. 中国数学教育, 2023(9): 77-81.

[3] 赵云, 孙晓辉. 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探索[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21): 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