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古筝表演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刘丹蓉
福建省泉州艺术学校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5
引言
古筝是我国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弹拨乐器,它以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华夏大地上散发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先秦时的萌芽,到汉唐时的繁荣,及至宋元明清时的传承与发展,古筝一直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地演化。进入新时代,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以及世界各国文化的融合,古筝演奏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古筝表演艺术在新时期的传承路径与创新模式,分析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方式,探索古筝艺术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发展方向。
1、古筝表演的历史演变
古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最初被称为"筑"。经过秦汉时期的发展,古筝逐渐定型为现代常见的 21 弦或 23 弦形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筝表演艺术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如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和浙江筝等,各具特色。传统的古筝表演主要在宫廷、文人雅集和民间庆典等场合进行,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表演者通过指法的变化和情感的投入,演绎出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经典曲目。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古筝独特的音色魅力,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古筝表演强调"以韵传神"的美学理念,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演奏技巧方面,传统古筝注重右手的基本指法(托、劈、挑、抹等)和左手的按、滑、颤等技法,通过这些技法的组合运用,创造出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这种表演形式在历史上曾一度面临衰落,但在20 世纪中期开始得到复兴和发展。
2、新时期古筝表演特点
新时期古筝表演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传统曲目和演奏技法得到保留和传承;另一方面,现代创作作品不断涌现,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和当代审美理念,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使古筝表演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表演形式上,新时期古筝表演突破了传统的独奏模式,出现了重奏、协奏、与其他乐器或艺术形式的跨界合作等多种形式,例如,古筝与钢琴、交响乐团的合作,古筝与舞蹈、戏剧的结合等,大大拓展了古筝表演的艺术表现空间。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古筝音乐的表现力,也吸引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技术层面,新时期古筝表演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发展出许多新的演奏技巧,例如,快速指序、双手演奏复杂和声、特殊音效的创造等,这些技术创新使古筝能够表现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内容。同时,现代作曲技术的引入,也为古筝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3、新时期古筝表演传承的现状
当前古筝表演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流派特色逐渐淡化,许多年轻演奏者倾向于学习通用技法而忽视地方流派的独特风格;商业化倾向导致部分表演过分追求视觉效果而忽视音乐本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高水平师资相对缺乏。受众方面,古筝表演的主要观众群体仍然相对局限,如何扩大影响力、吸引年轻观众是一个重要课题。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古筝表演如何保持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些挑战反映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中的普遍困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古筝表演的传承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大众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古筝表演艺术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1]。
4、新时期古筝表演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分析
4.1、古筝表演艺术的历史传承
古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经过秦汉、唐宋等朝代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体系和艺术风格,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筝不仅是宫廷雅乐的重要乐器,也在民间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同地域和流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方式,如河南筝的豪放、山东筝的刚劲、潮州筝的细腻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古筝艺术传统。传统古筝表演以"右手弹拨、左手按弦"为基本技法,通过不同的指法和力度变化表现丰富的音乐情感。传统曲目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不仅展现了精湛的演奏技艺,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这些经典作品通过师徒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美学标准[2]。
4.2、新时期古筝表演的创新表现形式
进入21 世纪,古筝表演艺术呈现出多元化、跨界融合的创新发展趋势,在表演形式上,古筝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独奏或合奏模式,而是与舞蹈、戏剧、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合作。例如,古筝与芭蕾舞的结合《筝舞翩跹》,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舞蹈艺术完美融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体验。现代科技的应用为古筝表演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电子古筝的出现扩展了乐器的音色范围和表现力;全息投影技术的运用使古筝表演呈现出震撼的视觉效果;互联网平台则为古筝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这些技术创新不仅丰富了表演形式,也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关注传统音乐文化;当代作曲家将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筝乐相结合,创作出一批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时代特色的新作品[3]。
4.3、古筝表演艺术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众多古筝演奏家通过国际音乐节、文化交流活动等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古筝艺术的独特魅力。如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在欧洲巡演中,将中国传统曲目与西方经典音乐相结合,获得了广泛赞誉。一些成功的案例表明,通过适当的曲目选择、表演形式创新和文化背景介绍,可以有效促进跨文化理解和欣赏。例如,在演奏传统曲目前加入简短的文化解说,或创作融合当地音乐元素的新作品,都有助于拉近与外国观众的距离。中外音乐家的合作创作和演出,不仅能够产生新的艺术火花,也有助于古筝艺术吸收世界音乐的营养。如中美音乐家合作的《东西对话》项目,将古筝与爵士乐相结合,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形式,这类跨文化合作不仅丰富了古筝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传播[4]。
结束语
筝表演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代表,其传承与发展不仅关乎一门艺术的存续,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古筝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又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是值得持续关注和研究的课题,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古筝表演艺术必将在新时期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孙 德 慧 . 新 时 期 古 筝 表 演 的 传 承 与 创 新 发 展 研 究 [J]. 当 代 音乐,2022,(09):199-201.
[2]薛莲. 新时期古筝表演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探究——评《文史谈古筝》[J].中国教育学刊,2020,(02):127.
[3]李盼盼. 新时期古筝表演的传承和创新发展[J].戏剧之家,2019,(30):81.
[4]周晓娟. 新时期古筝表演的传承和创新发展[J].高考,2016,(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