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相关国际公约对机舱应急逃生通道相关要求

作者

张一鸣

美国船级社

摘要:本文基于《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II-2/Reg.13.4.2条款和国际海事组织(IMO)通函MSC.1/Circ.1511,详细探讨了船舶机舱应急逃生通道的检验要求。文章首先介绍了SOLAS II-2/Reg.13.4.2和MSC.1/Circ.1511的背景和主要内容,随后分析了这些要求对船舶设计和建造的影响。接着,文章详细阐述了机舱应急逃生通道的设计与建造标准、检验程序与方法、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并提出了实施建议和未来展望。

关键词:SOLAS II-2/Reg.13.4.2;MSC.1/Circ.1511;船舶机舱;应急逃生通道;检验要求

引言:在最近PSC检查中,检查官员提出了对部分船舶的机舱内应急逃生通道入口的质疑。有的入口直接在机舱最底层平台,而有的入口是从机舱底层升起一小段台阶才到入口。有的台阶高一些能到2米多,有的比较矮距离底层平台有几十厘米。船舶机舱作为船舶的核心区域,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船员的生命安全和船舶的正常运营。机舱内设备密集、环境复杂,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船员的生命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因此,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II-2/Reg.13.4.2条款和通函MSC.1/Circ.1511,对船舶机舱应急逃生通道的设计、建造和检验提出了严格要求。本文旨在基于SOLAS II-2/Reg.13.4.2和MSC.1/Circ.1511,详细探讨船舶机舱应急逃生通道的检验要求,分析其对船舶设计和建造的影响,并提出实施建议和未来展望[1]。

一、SOLAS II-2/Reg.13.4.2和MSC.1/Circ.1511的背景与主要内容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最重要的国际海事安全公约之一,旨在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营和船员的生命安全。SOLAS II-2/Reg.13.4.2条款专门针对船舶机舱的应急逃生通道提出了具体要求。该条款规定,船舶机舱必须设置至少两条独立的应急逃生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船员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这两条通道应尽可能远离彼此,以减少同时被火灾或烟雾阻塞的风险。MSC.1/Circ.1511是IMO发布的一份通函,进一步细化了SOLAS II-2/Reg.13.4.2的要求。该通函详细规定了机舱应急逃生通道的设计、建造和检验标准,包括通道的位置、尺寸、标识、照明、通风等方面的具体要求。MSC.1/Circ.1511还强调了通道的维护和检查要求,确保其在任何时候都处于良好状态[2]。

二、机舱应急逃生通道的设计与建造标准

根据SOLAS II-2/Reg.13.4.2和MSC.1/Circ.1511的要求,船舶机舱应急逃生通道的设计与建造必须符合一系列严格的标准,以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发挥作用。首先,机舱应急逃生通道的位置应合理布局,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安全的撤离路径。两条逃生通道应尽可能远离彼此,通常建议分别位于机舱的前后两端或左右两侧,以减少同时被火灾或烟雾阻塞的风险。通道的入口应明显标识,并设置在易于到达的位置,确保船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并使用。其次,逃生通道的尺寸应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确保船员能够顺利通过。通常,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600毫米,高度不应小于1800毫米。通道内应避免设置任何障碍物,确保通行顺畅。此外,通道的墙壁和地板应采用耐火材料建造,以增强其防火性能。通道的标识和照明也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逃生通道的入口和路径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如荧光指示牌和箭头,确保在烟雾或黑暗环境中也能清晰可见。通道内应配备应急照明系统,确保在电力中断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照明。照明系统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通风系统的设计同样至关重要。逃生通道应配备独立的通风系统,确保在火灾或烟雾情况下仍能提供新鲜空气,避免船员因吸入有毒烟雾而窒息。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烟雾的扩散路径,确保通道内的空气流通顺畅[2]。

三、机舱应急逃生通道的检验程序与方法

为确保机舱应急逃生通道符合SOLAS II-2/Reg.13.4.2和MSC.1/Circ.1511的要求,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检验程序通常包括初步检查、详细检查和功能测试三个主要步骤。

(一)初步检查

初步检查主要是对逃生通道的整体布局和外观进行检查。检验人员需确认通道的位置是否合理,标识是否清晰,照明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初步检查还包括对通道内是否有障碍物、墙壁和地板是否完好无损等进行目视检查。

(二)详细检查

详细检查则是对逃生通道的各个部件进行深入检查。检验人员需测量通道的尺寸,确保其符合SOLAS和MSC.1/Circ.1511的要求。通道的墙壁和地板材料需进行耐火测试,确保其防火性能达标。通风系统的各个部件,如风机、管道和过滤器,也需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3]。

(三)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是检验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检验人员需模拟紧急情况,测试逃生通道的实际使用效果。例如,通过烟雾模拟测试,检验通道内的通风系统是否能够有效排除烟雾,确保通道内的空气流通。应急照明系统也需在断电情况下进行测试,确保其能够在电力中断时自动启动并提供足够的照明。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还需对船舶管理公司的维护记录进行审查,确保逃生通道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工作符合要求。维护记录应包括通道的定期检查、清洁、维修和更换部件的详细情况。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实际检验过程中,机舱应急逃生通道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通道标识不清晰或缺失

在一些船舶中,逃生通道的标识可能因长期使用而磨损或脱落,导致在紧急情况下船员难以找到逃生路径。解决方案是定期检查和更换标识,确保其始终清晰可见。使用荧光材料制作的标识可以在黑暗或烟雾环境中提供更好的可见性。

(二)通道内存在障碍物

有时,通道内可能会堆放杂物或设备,阻碍船员的通行。解决方案是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确保通道内始终保持畅通。定期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通道内无任何障碍物。

(三)通风系统故障

通风系统是逃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一些船舶中,通风系统可能因维护不当或设备老化而出现故障。解决方案是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系统,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必要时,应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

(三)应急照明系统失效

应急照明系统在电力中断时至关重要,但在一些船舶中,应急照明系统可能因电池老化或电路故障而失效。解决方案是定期测试应急照明系统,确保其能够在断电情况下自动启动。定期更换电池和检查电路,确保系统的可靠性[4]。

(四)通道尺寸不符合标准

在一些老旧船舶中,逃生通道的尺寸可能不符合SOLAS和MSC.1/Circ.1511的要求。解决方案是对通道进行改造,确保其宽度和高度符合标准。必要时,可以重新设计通道布局,确保其符合最新的安全要求。

五、实施建议与未来展望

为了有效实施SOLAS II-2/Reg.13.4.2和MSC.1/Circ.1511的要求,船舶管理公司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首先,公司应制定详细的机舱应急逃生通道管理计划,包括通道的设计、建造、维护和检查要求。该计划应定期更新,并根据实际操作经验进行改进。其次,公司应确保所有船员接受系统的培训,熟悉逃生通道的使用方法和应急程序。培训内容应包括通道的标识识别、通风系统的操作、应急照明系统的使用以及应急救援程序等。公司还应定期组织演练,提高船员的应急反应能力。此外,公司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装备,如气体检测仪、呼吸器、救生绳、通讯设备等。这些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公司还应建立设备维护记录,确保所有设备的维护和校准符合SOLAS和MSC.1/Circ.1511的要求。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船舶机舱应急逃生通道的安全管理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例如,智能标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通道内的环境状况,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实现远程监控和预警。自动化通风系统可以根据烟雾浓度自动调节通风量,确保通道内的空气流通顺畅。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逃生通道的安全性,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

结论:

目前,共识是这个统一解释只适用于2016.2.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对于适用的船,入口没有在最下层的情况,要看还能不能延伸到最下层,是不是已经尽最大可能往下延伸了。比如位于机舱尾轴承上面的应急逃生通道,只要不是太高,具体高度看情况,一般来说就认为已经延伸到最低了。为了应对PSC可能的检查,之前船东根据自家船的实际情况,联系船级社出具意见,然后船旗国评估是不是能够接受,能接受的话船旗国出具证明文件,说明满足MSC.1/Circ.1511的要求。当然即使船旗国和船级社出具证明文件,PSC也未必接受,认为不满足结构和演习要求的话,也还是可以滞留船。Tokyo-MOU在近期开展FIC(Focused Inspection Campaign),对于没有延伸到最下层的船,还要进行机舱救助受伤人员的演习,是否能在极短时间内成功将受伤人员救助进逃生通道。

综上所述,SOLAS II-2/Reg.13.4.2和MSC.1/Circ.1511对船舶机舱应急逃生通道的设计、建造和检验提出了严格要求。通过整合分析这些要求,船舶管理公司可以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全面实施安全管理措施,确保逃生通道的安全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船舶机舱应急逃生通道的安全管理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为船员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明康,《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解读》,海洋出版社,2020.

[2]张强,《船舶机舱安全管理》,航海科技出版社,2019.

[3]李新波,《船舶设计与建造中的应急逃生系统》,环境科学出版社,2021.

[4]杨麟, 刘卓俊, 石玲霞. 某客滚船应急逃生通道结构优化研究[J]. 广船科技, 2023, 43 (02):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