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作者

郭云鹏

京能服务管理有限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

引言

如何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是当前国企面临的核心课题。面对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复杂、治理主体多元并存的现实,党建工作与治理机制之间出现协同不畅、制度脱节等问题,制约了治理现代化进程。准确把握党组织功能定位,理顺制度设计与执行逻辑,探索党建引领型治理的有效路径,对于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组织功能定位与法人治理机制之间的协同障碍

在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中,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与法人治理机制的运行逻辑存在一定的张力,导致两者在制度衔接、权责划分、决策执行等方面出现协同障碍。这种障碍并非单一层面的问题,而是体现在组织结构、制度安排和实际运作等多个维度。从制度设计层面来看,尽管党章和公司法对党组织的职责进行了原则性规定,但在具体实践中,党组织在法人治理中的角色边界仍不够清晰。

部分企业在章程中对党组织的权责表述较为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造成党组织在参与重大决策时存在“越位”或“缺位”的现象。法人治理结构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为核心,强调权力制数衡与效率导向,而党组织则承担政治引领和监督保障职能,二者在目标取向上虽具有一致性,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容易因权责模糊而产生冲突。在组织架构方面,部分企业尚未实现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有效嵌入。虽然“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已在多数国企推行,但实践中仍存在形式化倾向,党组织成员在董事会、经理层的实际影响力有限,难以真正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

与此部分治理主体对党组织的功能认知存在偏差,将其视为辅助性机构而非决策监督的重要力量,削弱了党组织在法人治理中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在决策机制上,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程序与法人治理决策流程的融合程度仍有待提升。部分企业在执行过程中未能有效协调党组织决策与董事会、经理层决策的关系,导致决策链条拉长、效率降低,甚至出现决策内容相互冲突的现象。

二、制度设计与执行层面的融合断层及其成因

在国有企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党的建设与法人治理结构的融合不仅涉及宏观层面的战略部署,更依赖于制度设计与执行环节的有效衔接。然而,当前制度体系中仍存在结构性矛盾,导致顶层设计意图难以在基层实践中充分落地,形成明显的融合断层。这种断层既源于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也与执行环境、组织文化及配套机制密切相关。从制度构建的角度来看,现行党内法规与企业治理规范之间尚未实现完全统一。尽管相关政策强调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但在具体制度条款中,党建内容与法人治理规则的对接仍显薄弱。

部分企业的公司章程虽将党组织纳入治理框架,但缺乏对权责边界、议事规则和协同流程的明确界定,导致制度文本存在抽象化、模糊化的倾向。相关配套制度更新滞后,未能及时回应国企改革带来的新情况、新挑战,使得制度体系内部出现逻辑断裂,影响了党建与治理融合的整体效能。在制度执行方面,政策传导链条过长、层级转换复杂的问题较为突出。上层政策目标与基层实际操作之间存在信息衰减现象,导致党组织功能在逐级落实过程中被弱化或变形。一些企业在执行过程中过度强调形式合规,忽视实质效果,造成制度落地流于表面。

治理主体间职责分工缺乏联动机制,党组织与其他治理机构在决策、执行、监督环节缺少常态化沟通平台,制度执行的系统性与协同性不足。组织运行机制不匹配,加剧了制度设计与执行的脱节。部分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党建与治理融合评估体系,缺乏科学评价标准,难以为制度优化提供依据。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党组织成员参与治理的责任导向不强,履职保障与问责机制缺失,影响工作积极性。制度文化建设滞后,党建引领治理理念未能深入人心,导致部分管理人员认同度低、执行动力弱。外部监管与指导机制不完善,上级部门对执行过程跟踪不足,监督手段单一,反馈不畅,增加了制度执行偏离预期的风险,影响融合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三、构建党建引领型治理模式的路径创新与实践探索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亟需通过制度重构和机制优化,推动形成以党建为引领的现代企业治理模式。这一治理模式的核心在于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党的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组织执行能力。推进党建引领型治理模式,首先应从制度层面强化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体系中的法定地位。公司章程作为企业治理的根本依据,需对党组织的职能定位、权责范围及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作出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确保党组织在重大事项上的前置研究讨论程序得到有效落实。

推动党内法规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衔接配套,使党的政治要求、组织原则和纪律规范能够嵌入到企业管理流程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体系。在组织架构上,需要深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推动党组织成员依法依规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增强党组织对关键岗位和核心环节的影响力。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决策协同,避免出现各自为政、权责脱节的现象。还应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其政策理解力、制度执行力和治理参与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有效发挥组织引领和监督保障作用。

治理流程再造是实现党建引领的关键。需打破条块分割、职责不清的管理弊端,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枢纽的决策传导机制,优化议事规则,明确决策边界,规范运行流程,确保党组织在战略规划、资源配置、风险防控中发挥主导作用。强化全过程监督,建立全面覆盖、高效运转的责任追究机制,提升治理透明度与规范性。将党的价值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培育以政治引领和责任导向为核心的治理文化,增强全员对党建引领治理的认知认同。

结语

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构建,是新时代加强党对国有企业领导、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任务。围绕党建融入法人治理这一核心命题,制度设计、组织运行与执行机制中的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通过优化党组织功能定位、完善融合机制、创新治理模式,能够有效破解当前存在的协同障碍与制度断层。面向未来,应持续深化制度衔接、强化组织保障、推动文化融合与技术赋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志勇.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公司治理融合机制研究[J]. 管理世界,2023, 39(5): 112-124.

[2] 刘振宇. 党建引领下的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路径探析[J]. 改革, 2022,38(12): 78-86.

[3] 孙立平. 国有企业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逻辑与实践创新[J]. 中共党史研究, 2021, 41(3): 9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