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高校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讨

作者

祁峻嫣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市松江区

摘要:高校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意义重大。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审计学课程,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与职业道德。探讨改革路径,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思政水平,促进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更好契合。

关键词:高校;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引言: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审计学作为高校重要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关乎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更对其品德塑造和职业发展影响深远,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相关改革举措。

1. 高校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1.1 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

在新时代的中国,教育的发展正朝着全方位育人的方向大步迈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对于高校而言,这一要求尤为关键。审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需要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浪潮。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学生面临着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需要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宏观角度看,新时代教育发展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要求审计学课程也要融入思政元素,为实现这一教育目标贡献力量。审计学课程涵盖众多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将思政教育与之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明白审计工作在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保障人民利益方面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职业使命感,使他们成为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高尚道德品质的综合性人才,这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是高度契合的。

1.2 审计行业职业素养需求

审计人员具备道德素养是充分发挥审计经济监督职能的重要保证,因此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越来越被重视。审计工作不仅仅是对财务数据的核查,更是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对企业、政府机构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审计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诚信、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及强烈的责任感。诚信是审计工作的基石,没有诚信,审计报告就失去了可信度,会对市场秩序和社会信任造成严重破坏。客观公正则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受利益诱惑,如实反映审计结果。这就需要从高校的审计学教育入手,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

2. 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内容融合问题

在中国高校的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融合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审计学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方面,如审计原理、审计方法、财务报表审计等。这些专业知识体系相对独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较低。一方面,部分教师在讲授审计学课程时,往往忽视了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他们更多地关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而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对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审计风险时,仅仅从专业角度分析风险的类型和控制方法,却没有将其与企业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风险等思政内容相结合。另一方面,现有的审计学教材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也不够充分。教材编写者在编写过程中,更多地侧重于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思政内容的篇幅极少甚至缺失。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力的教材依据,难以将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到审计学教学内容中。

2.2 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课程思政是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审计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高校教师应遵循"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努力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方法。在高校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明显不足。传统的审计学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在讲台上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方法在思政教育融入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思政教育强调价值观的引导和情感的共鸣,单纯的课堂讲授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内涵并将其内化于心。其次,现有的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思政教育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而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提供这样的平台。例如,在进行诚信教育时,没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诚信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就会停留在表面。再者,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方法创新中的应用也不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很多新的教学手段如慕课、在线讨论平台等可以用于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手段的利用率较低,导致教学方法缺乏与时俱进的活力,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3. 高校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3.1 优化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在中国高校的审计学课程中,优化教学内容以融入思政元素是一项关键的改革策略。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审计学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政价值。例如,在审计准则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中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对比,强调中国审计准则在适应国情、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财务审计的教学中,通过分析企业财务造假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审计人员必须坚守的职业道德底线,从而将诚信教育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其次,教材编写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进。教材应增加思政元素的比重,在阐述专业知识的同时,合理穿插思政案例和故事。比如,在介绍审计历史发展时,可以讲述中国古代审计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展现中国古代审计文化中的廉洁奉公、公正严明等优秀品质,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3.2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为了提升高校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创新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其一,引入案例教学法。在中国的审计实践中有许多丰富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例如,选取一些国内知名企业的审计案例,在分析审计过程和结果的同时,引导学生探讨其中涉及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思政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开展小组讨论和项目式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与审计学和思政相关的项目任务,如对某一特定企业的审计方案进行设计,并要求在方案中体现诚信、公正等思政要求。在小组讨论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启发,深入理解思政内容,并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其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慕课平台提供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如专家讲座、思政小故事等,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学习。

结束语:高校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通过上述改革策略与保障措施的实施,有望推动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培养出更多既具备专业能力又有高尚品德的审计人才,为审计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参考文献:

[1]苏坤,张苗苗.新文科背景下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24,10(16):132-135.

[2]单闯,王宪磊,刘媛杰,等.高校“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10):54-58.

[3]陆婷婷,翁世洲.课程思政视角下供应链管理教学策略优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4,46(05):120-12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