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作者

张建良

身份证号:132440197710160312

摘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作为建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工艺的规范性与质量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功能与审美品质。本文围绕装饰装修工程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分析关键节点的工艺要求与控制要点,探讨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路径,旨在提升施工水平与项目质量,为装饰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装饰装修

一、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体系构建

(一)基层处理工艺对饰面效果的基础保障

饰面层的牢固性与美观度直接取决于基层处理质量,基层平整度、干燥度与洁净度是保证后续工艺顺利实施的关键条件。在进行墙面或地面饰面施工前,需对基层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相应处理,如清除浮灰、油渍和松散颗粒,使用界面剂封闭基层提高附着力。针对有裂缝的混凝土墙面应采用嵌缝石膏修补并粘贴网格布防止再次开裂,对地面高低不平处应使用水泥砂浆找平处理。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工序进行养护周期控制,避免因基层未干引起涂层空鼓、起皮等质量问题,为后续铺贴或粉刷工艺提供可靠的基底保障。

铺贴类工艺对饰面材料美观性的影响

瓷砖、大理石、地板等材料的铺贴工艺是决定空间装饰质感的重要环节,对工艺精度与施工规范要求较高。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放线,确定铺贴基准线与对缝控制线,确保图案对称、缝隙均匀。施工过程中需控制粘结剂的拌合比例与涂抹均匀度,防止粘结不牢或空鼓。瓷砖铺贴后应使用塑料十字架控制缝宽,并及时调整平整度,通过橡胶锤轻敲找正。木地板铺设需注意伸缩缝预留并进行防潮处理,防止因温湿度变化引起鼓起变形。对天然石材的铺贴还需进行试拼与编号,保持色差均衡与纹理统一,提升整体装饰美观度与空间协调性。

涂饰工艺对饰面层细节质感的塑造作用

涂饰工程包括乳胶漆、木器漆、防火涂料等施工内容,是实现装饰效果与保护功能的重要手段。涂饰工艺需依据基层类型选用相应涂料种类,并根据环境条件控制施工节奏。乳胶漆施工通常包括腻子批刮、打磨找平、底漆涂刷与面漆成型等步骤,每道工序需充分干燥后再进入下一阶段,避免漆层龟裂或发花。喷涂施工中应控制喷枪距离、移动速度与重叠率,保障色泽均匀一致。木器漆施工需分清开放与封闭式涂装方案,对木材进行脱脂与打磨处理后多遍涂刷,凸显纹理质感。防火涂料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涂层厚度,确保达到设计防火等级。细节处理决定整体视觉感受,需高度重视工艺的连续性与精细化操作。

二、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控制的策略与实践

(一)建立全过程质量控制机制保障施工一致性

全过程质量控制机制的核心在于以标准化流程为主线,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施工活动的各个阶段。施工前阶段要求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详细的技术交底会议,不仅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入解读,还应将关键部位的工艺要求与施工方法逐一讲解,确保每位施工人员清楚各工序操作细节。样板先行制度的实施可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提供可参考标准,样板验收合格后应在现场设立样板展示区供对照施工。施工中阶段必须强化节点质量控制,质检员依据节点工序清单开展实地巡检与实测实量,并使用记录表单对每项指标进行量化记录,确保每一环节符合规范。验收阶段应组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三方联合进行复核,问题项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并复验合格后方可通过。全过程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需要信息化支撑,项目管理平台可实现施工日志、照片资料与整改情况的统一归档和可视化调阅,保障质量信息的透明共享与高效传达。

(二)强化工艺细节把控减少常见质量通病

质量通病的发生往往源于施工工艺控制不到位,必须将关键细节作为管控重心,通过过程监督与现场指导进行精准施策。在瓷砖铺贴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基层的干燥状态,含水率应经检测确认达标后方可铺设,粘结材料必须按比例现场搅拌,施工操作过程中采用满浆法保障粘贴强度,避免出现空鼓脱落现象。涂饰工程中,腻子层应分层批刮,每层应充分干透后打磨,以保证基层平整度与附着力,施工期间需注意墙体含水率变化,防止因回潮导致涂层起皮与开裂。吊顶施工环节中,吊杆预埋与主龙骨布置必须按图纸要求施工,采用激光水平仪实时校准,保障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线型的平直度。管理机制方面,实行交底现场化、检验责任化,施工前由项目技术员进行工艺样板演示,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设定质检点,责任人每日跟踪记录工艺实施情况。

(三)落实人员培训与岗位职责提升施工能力

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的根本保障依托于一线作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专业素养,通过系统的培训机制和岗位职责制度建设,形成稳定高效的施工团队是提升工程品质的关键。企业应建立常态化技术培训体系,制定月度培训计划,将不同工种所需的技能内容分门别类进行强化教学,并采用工地实操与案例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培训实效。施工图识读能力是现场管理的基础,技术人员需定期组织图纸演练与错漏项辨识训练,提高施工人员对图纸内容的掌握深度。质量意识的强化则需要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分析典型质量事故案例,让工人认识到不规范操作带来的实际后果,从思想上重视工艺标准的执行。岗位职责管理方面,推行施工工序责任承包制,每道关键工序必须明确责任人并签字确认,在质检过程中形成责任闭环,出现问题可快速溯源处理。配套实施激励与考核制度,对工作认真、质量达标的人员给予奖金奖励,对敷衍操作造成返工的行为严肃问责,构建正向激励机制。

(四)推动数字化工具应用提升质量管理效能

借助BIM建模技术,施工前可通过三维模型实现各专业系统的构造协调与空间布局优化,避免因施工图纸信息不清或交叉作业导致返工风险。施工过程中利用移动端质量检查系统,管理人员可在现场对每一关键工序进行扫码定位、拍照记录与问题打标,系统自动生成整改通知与整改时限,避免问题遗漏与重复整改。施工日志、验收单据与材料合格证统一上传至工程项目平台,形成完整的电子档案,既便于资料调阅,也提升了验收流程的标准化水平。质量问题趋势分析功能可通过系统内数据对重复问题进行归类统计,管理层可据此优化工艺流程与施工组织结构,实现管理闭环。物联网技术的拓展应用,如使用环境传感器对现场湿度、温度进行自动监测,为涂料与瓷砖等工艺提供施工参考值,进一步减少人为判断误差。数字工具的系统集成使质量控制从依赖人工巡检转向依托系统预警,从粗放管控转向精细决策,为施工管理赋能,推动项目质量迈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结束语: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作为建筑品质的重要体现,其施工工艺的严谨性与质量控制的系统性至关重要。通过科学规范的工艺流程与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机制,可有效提升施工标准化水平与装饰完成效果。面向未来,需持续推进人才培训、数字化建设与标准化管理,推动装饰装修工程质量迈向更高水平,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李进德.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23,43(02):115-118.

[2]段梦洁.基于精细化管理的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建筑经济,2023,43(04):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