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智能交通与信息化应用技术探析

作者

姜程

山高(淄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逐渐产生环境恶化、事故频发以及交通堵塞等问题。如果继续采用传统城市道路管理模式,将难以满足当前城市实际发展需求。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步伐,在实施城市道路管理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以切实解决现存问题。通过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即时响应、数据处理功能等应用价值,逐渐优化与完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内容,并实时监督与管理城市交通情况,之后针对潜在的危机制定相应解决措施,从而全面提升城市道路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智能交通与信息化应用技术的核心内涵

智能交通与信息化应用技术以“数据驱动”为核心,通过全方位采集交通数据,构建实时、准确、全面的交通信息交互与管理系统。其核心内涵包括三个层面: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摄像头、GPS 等设备,实时采集车辆位置、道路状况、交通流量等数据;网络层借助 5G、物联网等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与共享;应用层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交通管理、出行服务、决策制定等提供支撑。例如,通过在道路上安装毫米波雷达和视频监控设备,可实时监测车流量和车速,这些数据经 5G 网络传输至云端平台,由 AI 算法分析后生成实时路况信息和信号控制策略,实现交通的动态管理。

2 智能交通信息化应用技术种类

2.1 交通数据传输与融合处理技术

海量异构的交通数据在回传共享和融合处理中,对通信网络和计算平台提出了很高要求。在通信方面,以光纤、5G 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智能交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大容量、高速率、低时延的通信网络,保证了交通数据的实时回传。在数据融合处理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利用分布式存储、并行计算等大数据技术,对多源海量交通数据进行汇聚、清洗、存储和管理,为数据深度挖掘奠定基础。运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等技术,构建面向主体的一致性数据视图,支撑多维数据分析、交互式查询等。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从历史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模式,形成预测模型,应用于交通流预测、事件检测等。采用可视化分析技术,通过图表、地图等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其中的规律和异常,辅助交通管理决策。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方兴未艾,必将成为智能交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2.2 交通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是对“人-车-路”的智慧控制,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在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一是知识推理技术,基于海量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构建交通决策知识库,实现信号配时、诱导屏提示等快速智能决策。二是优化与仿真技术,建立交通网络动态仿真模型,模拟交通流演化过程,优化交通组织、信号控制、诱导策略等。三是自适应控制技术,通过实时在线学习,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使系统适应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如自适应信号控制、交通流预测等。四是车辆智能控制,利用车辆智能终端实现车速引导、安全预警、自动避障等功能,如防追尾、车道保持等。五是交通诱导与引导,通过动态信息发布屏、导航软件等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引导车辆选择合理路径,均衡交通流,缓解局部拥堵。

2.3 物联网技术

将摄像头、RFID 标签、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应用在城市道路管理工作中,有助于工作人员对车辆位置、交通流量、环境参数、车速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这些数据信息具备准确性、全面性等特征,有助于分析、处理道路交通信息,提升城市道路管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同时,在实际应用物联网技术期间,能够共享交通信息。基于完善的物联网平台,可以融合处理不同类型以及不同来源的道路交通数据信息,避免城市道路管理中出现信息孤岛,有利于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并充分运用数据资源,全面落实协同管理工作。例如: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交通管理部门基于物联网平台能够及时获取当前交通信息,并与消防、公安等相关部门共享数据信息,有效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效率。

3 智能交通系统信息化应用策略

3.1 优化协同管理工作

在城市道路管理过程中,通过优化智慧交通系统,能够实时共享交通信息,并全面落实协同管理工作。通过完善的城市道路管理信息平台,整合与共享城市道路交通相关数据,为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提供更多支持,有效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例如:当遇到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时,通过合理运用智慧交通系统,可以及时做出响应,并对交通信息进行实时共享,促进各个部门进行相互协调以及对紧急事件做出快速处理,避免扩大影响范围,为人们的出行安全、道路畅通等提供更多保障。

3.2 完善数据治理体系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推动跨部门、跨区域的交通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打破“数据孤岛”。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制定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的规范,明确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采用加密、匿名化等技术手段,防止数据泄露。同时,加大对偏远地区和老旧路段的设备投入,提高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3 加强技术研发与融合

加大对 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动不同技术之间的协同创新,如将人工智能与 5G 技术结合,提升智能信号控制和自动驾驶的响应速度;将大数据分析与物联网技术结合,实现交通设施的智能化运维。此外,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4 提供高质量客户服务

随着市场客户需求的多样化,运输企业必须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客户日益个性化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运输企业能为每个客户量身定制服务方案。通过智能化的订单管理和客户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高效地调配资源,提供更加便捷的运输服务。在服务标准化的基础上,信息化管理也能为客户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选择,如定制化的配送时间、路径选择等,从而大幅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总之,借助信息化管理,公路运输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升服务质量,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智能交通与信息化应用技术为解决交通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其发展前景广阔。通过不断完善数据治理、加强技术融合、健全标准规范,有望推动交通系统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发展,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智能交通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的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郑伟涛,赵恒.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与策略研究:以信息化思维、数据应用及智能技术为驱动[J].人民公交,2024(19):88-91.

[2]黄泳霖.信息化技术在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信息化,2023(12):104-105.

[3]张岁恩.智能施工技术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3(21):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