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中体育课中的中长跑运动训练的教学分析

作者

徐一澄

湛江市遂溪县第三中学 广东湛江 524300

引言:在现今“健康首位”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体育教学不再只是单一的体能锻炼模式,成为全方位增强学生身心素养、锤炼意志品格的关键部分。中长跑项目凭借其广泛适用性、突出锻炼成效和较弱场地依赖度,作为高中体育课堂里的既定教学内容,考虑到中长跑训练枯燥且重复程度高,大量学生对中长跑缺乏热情,教学里存在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训练方案缺乏科学合理性、教学目标不明确等情形,极大抑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全面剖析高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现况与难题,接着探究合理有效的训练方针,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进步意义重大。

一、中长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训练内容枯燥单调,缺失趣味性及多样化。传统中长跑教学往往只是安排学生不停地跑圈,未重视训练方式的多元性与递进性,未具备科学的体能评估及分层教学体系,引发强弱学生在训练上同质化。部分学生因无法耐受训练强度而受挫不前。教师专业素养在水平上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缺少针对中长跑项目的专项教学规划与技术指引,难以适配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缺乏切实可行的激励及评价体系,学生训练的成果难以加以量化,整个过程缺少反馈,引发学习动力的弱化[1]。

二、提升中长跑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兼顾科学性与趣味性的训练内容设计

在体育教学中,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平衡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核心。科学性确保了训练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而趣味性则是维持学生持续参与的动力源泉。在耐力与速度训练中,可以引入变速奔跑、接力赛、节奏式跑法以及融入小游戏等多样化训练方式。例如,变速跑可通过设定不同的速度区间,帮助学生在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之间实现协调发展;接力赛不仅锻炼速度与耐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节奏式跑法则能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配速与呼吸节奏,避免过早疲劳。在此基础上,加入如“追逐跑”“障碍接力”等趣味化游戏环节,既能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与娱乐性,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教师在设计训练内容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素质与心理特征,灵活调整训练的形式与强度,确保既有科学依据,又能让学生感到轻松与愉快。

(二)分层训练计划与多样化激励方式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统一强度与形式的训练往往会导致部分学生吃力甚至受挫,而另一些学生则感到挑战不足。为此,教师应依照学生不同的体质水准制定分层训练计划,将学生按体能水平划分为若干小组,并为每组制定相应的目标与内容。例如,基础水平组侧重于耐力与协调性的提升,中等水平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速度与力量的挑战,高水平组则可尝试更高强度、更复杂的技术动作。同时,通过小组联合训练的方式,让不同组别的学生在特定项目中进行合作交流,互相激励与学习。在激励机制上,可以引入竞赛形式,如分组积分赛、阶段挑战赛等,将训练成果与荣誉感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

(三)阶段性目标设定与进步可视化

体育训练需要长期的坚持与积累,因此,阶段性目标的设定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将训练目标进行细化与分阶段规划,例如将学期目标分解为月度目标、周目标,并在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效果检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感受到明显的进步,从而获得成就感和继续努力的动力。阶段性目标的设定应具体、可量化,例如“在 400 米变速跑中提升 5秒”“在接力赛中配合效率提升 10% ”等。此外,进步的可视化也是增强信心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成绩记录表、成长曲线图或视频回放等方式,将学生的训练数据和技术进步直观展示出来,让他们清楚地看到自己从起点到当前的成长轨迹。对于在某一阶段取得显著进步的学生,可以进行口头表扬、颁发证书或在班级展示栏中公示,以进一步巩固成就感。这种阶段性、可视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将体育训练从一项“体力消耗任务”转变为“逐步达成的挑战”,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信心与自我驱动力[3]。

(四)技术引导与动作规范化

在体育训练中,正确的技术动作不仅是提升运动成绩的基础,更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将技术引导作为核心内容之一,尤其是在耐力跑与速度跑的训练中,要重点讲解与示范呼吸的正确方法、摆臂的协调姿势、步幅与步频的合理控制等。例如,呼吸应做到深而有节奏,避免浅快呼吸引发疲劳过早;摆臂动作应放松而有力,前后幅度适中,避免左右摆动浪费能量;步幅应与个人腿长和力量相匹配,过大易导致肌肉拉伤,过小则影响速度。教师可以通过分解动作教学、视频示范、镜像模仿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在训练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并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防止错误动作的固化[4]。

结语:当前教育环境下,高中体育里的中长跑训练具备关键的教学及育人意义。然而,教学进程里出现的内容单一、方法不先进、激励不充分等问题,急切需借助科学化、趣味化、个性化的革新去解决。教师充任实施角色,应持续增进自身专业本领与教学设计水平,顾及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成长需求,按照情形弹性调适训练安排,优化课堂组织模式。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体育资源投入,完善相关评价机制,一起营造聚焦体育、崇尚健康的校园气场。唯有如此,方能真正达成中长跑训练在高中体育教育“强体、健心、育人”的多维度目标,促使学生沿着德智体美劳综合成长的路径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 郑建 建. 高 中体育 中长 跑运 动训练 的教 学分析 [J]. 体育视野,2025,(07):158-160.

[2] 杨小艳. 高中生中长跑训练的科学认识与组织[J]. 新课程研究,2024,(23):114-116.

[3] 余崇. 高中田径运动中长跑项目运动训练的优化[J]. 亚太教育,2024,(07):136-139.

[4] 黄鑫. 提高 高中体 育中 长跑 训练实 效的 教学策 略[J]. 新体育,2022,(18):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