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讨
陈波
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引言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时,过渡段存在沉降差,严重时将影响过渡段衔接处的稳定性,或会引发桥头跳车、不均匀沉降等病害问题,所以分析并探索可行、可靠的施工技术应用,提高过渡段施工质量,解决过渡段施工中可能存在的病害问题是有必要的。
1 公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的要求
1.1 强度与刚度良好
良好的强度与刚度是确保工程质量与行车安全的重要指标。过渡段需要承受来自桥梁、车辆的荷载,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的破坏。通常,路基的抗压强度需达到一定的标准,防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沉降与变形,路面的抗弯强度也需要满足设计规范,车辆行驶时才不会出现明显的下沉或裂缝。合理的刚度能有效分散荷载,减小车辆通行产生的瞬时应力。过渡段的路基应具备良好的抗变形能力,防止出现过度的沉降或变形。同时,路面的刚度也应适中,过高会导致脆性破坏,而过低则会过度变形,应在设计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施工材料的选择与配比,使用高性能的混凝土或稳定剂,能提升路基的承载能力与耐久性,再通过科学的施工方法,保证材料的密实度,提升整体强度与刚度。
1.2 整体稳定性强
整体稳定性强的要求是确保桥梁与道路顺畅连接的关键因素。过渡段路基须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能有效支撑桥梁的自重与交通荷载。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了解土壤性质与承载能力,避免地基不均沉降造成破坏。同时,合理的土方处理与适当的排水设计,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防止水分积聚造成的地基软化。过渡段的路面应设置合理的厚度与材料配比,提高整体抗压能力与抗变形能力。过渡段还要进行边坡处理,避免在降雨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发生滑坡或坍塌。合理的边坡角度、植被覆盖和排水设施的设置,能有效增强边坡的稳定性。此外,每一个施工环节都须严格遵循规范,确保材料的密实度与强度达标,并进行必要的检测与监测,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3 水温稳定性高
温度变化会使土壤发生膨胀与收缩,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应选择适合的材料,减少温度变化,如采用具有优良温度适应性的混凝土与填料,有效提升路基的稳定性。良好的排水设施能有效防止水分积聚,避免水分蒸发或渗入导致的温度波动,引发土壤变形与路面损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温过高或过低均会对强度与硬化过程产生负面影响。高温天气下,采用遮阳措施与洒水降温,能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在施工与运营阶段定期监测温度变化,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调整,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温度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工程状况。保持湿润状态等合理的养护措施,有助于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减少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2 公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应用
2.1 搭板施工技术
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中,搭板施工技术的应用频率最高、施工效果最好。在不同公路桥梁过渡段施工中,可采用的搭板形式包括高、中、低置式搭板或平置式、斜置式搭板。具体情况如下:1)高、中、低置式搭板可分为三种不同形式。其中,高置式搭板顶面位于路面面层处,且仅铺筑于此处,应用较为广泛;而中置式搭板需将其顶面末端置于基层与路面面层之间,常见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桥梁过渡段施工;低置式搭板顶面末端要置于路面底基层下方,后续的路面摊铺、筑压等工序可直接于搭板上开展。2)平置式搭板及路面坡度与桥头搭板坡度保持一致,一端搭在路基本体上,另一端搭在桥台背桥的牛腿之上,二者保持平直状态。3)斜置式搭板多为路面纵向坡与搭板坡反向设置的形式。在搭设斜置式搭板时,搭板一端置于路基本体,另一端则搭在桥台上,路面结构层厚度为三角形,远桥端较厚、近桥端较薄。斜置式搭板通常用于柔性路面与桥头的过渡段施工中,施工效果较好。
2.2 路基填筑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是公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工程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于软弱土层、松散土质等不良地质条件,可以采用换填、加固等方法进行处理。在施工之前,通过分层填筑的方式处理地基,提高路基路面施工的质量。过渡段路基处理施工采用分层填筑的方式,主要步骤如下:1)施工前准备。在路基填筑之前,对基底实施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沉降缝、防水层施工是否完成,结构物强度能不能够符合设计强度,待检查合格后才能实施填筑。通过工艺性试验,明确碾压遍数、松铺厚度、设备型号等工艺参数。2)分层填筑。分层填筑压实过渡段级配碎石,各层的压实厚度小于等于 30cm 。依据该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碾压遍数。利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台背后 2.0m 范围,通过工艺实验得出碾压遍数,同时在路基路面上松铺 15cm 厚度填料。过渡段必须和相邻路堤实施同步的均匀分层填筑施工。在填筑过程中,需要由最低 1 层台阶填起,将土摊均匀铺在路堤上,路堤两边各加宽 50cm 进行摊铺,可保证过渡段两边有充足的压实度。3)碾压。采用大、小型振动机械结合碾压过渡段,为实现施工设计的质量标准压实度,必须保证横向轮迹重叠需要大于 40cm ,对路基路面进行全面无死角地均匀碾压。在碾压过程中,曲线段从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碾压,直线段是从两边向中间碾压。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过渡段路基处理施工的质量,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3 排水与防护
合理的排水设计与防护措施能有效防止水分对路基的影响,减少土体沉降与变形。在过渡段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了解地下水位与土壤的渗透性。根据相关数据设计合理的排水方案,使地表水与地下水能及时排出。渗水管与盲沟能有效降低路基内部的水位,避免水分积聚造成土体软化。设置排水沟、渗水管、盲沟等排水设施时,排水沟应位于路基两侧,保持坡度,引导水流向指定的排水口。施工过程中,需合理布局排水管道,确保管道的埋设深度与坡度符合设计标准。施工完成后,对排水设施进行验收,保证无渗漏与堵塞现象。防护措施的目的是减少雨水对路基的冲刷与侵蚀,常见的防护措施有设置挡土墙、植被护坡和加铺防护层等。其中,挡土墙能有效阻挡土石方的滑落,保护路基不受损坏;植被护坡则用植被的根系固定土壤,增强坡面的稳定性。此外,定期清理排水沟与管道,确保无杂物阻塞,检查防护设施的完好性,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结束语
公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对保证桥梁与路基之间平滑过渡、提高行车舒适度与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材料。通过精心设计和严格施工,可以确保过渡段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可以优化施工技术,提高公路桥梁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广辉.厂拌热再生技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23):245-247.
[2]都伟,张明欣,王彦敏,等.废旧沥青混合料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24,38(S1):298-302.
[3]李波,刘沛麟,张兴军,等.旧沥青路面铣刨料均质性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24,4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