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及其修养

作者

刘文博

甘肃省兰州市 兰州交通大学 73007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有关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和作出全面部署,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有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引、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这一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和引领者,其自身素质和修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及其修养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知、认同以及内化和外化,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然向应然发展的重要主体。新时代以来,高校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思政课教师数量和质量实现双重提升,进一步壮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思政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思政课教师要打造紧跟时代、紧贴学生的教学知识体系,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及其修养的内涵

“素质”即: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所具备的本能和基本品质。它是人的天赋素养和后天教育、环境影响等相结合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基础;而所谓“修养”即:指一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技能、行为作风等方面通过长期的锻炼和学习所达到的水平。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实施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思政教师素养应该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六个方面,总结“六个要”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及其修养主要表现在:政治素养、专业素养、道德素养。

1.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养核心之首。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在复杂形势下保持清醒头脑,抵御错误思潮。同时,需具备高度政治敏锐性,敏锐洞察社会政治现象和意识形态动态,及时发现并准确分析其中的政治影响,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准政治方向。

2.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养立足之本。一方面,要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具备良好课堂驾驭、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以提高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要注重教育实践,深入受教育者群体,了解其思想、学习、生活状况,设计并组织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3.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关键所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用自身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受教育者。同时,要树立坚定的道德责任感,关注社会道德建设,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培养其道德敏锐感和践行能力,鼓励他们参与社会道德实践,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及其修养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必须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教育改革方案,解决问题。可以发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存在着政治素养有待提高,专业素养欠缺锤炼,道德素质尚需磨砺三类突出问题。

(一)政治素养有待提高

1.政治立场模糊

在思政教育者工作中,降低政治标准,存在“不愿多涉及敏感问题”的畏难情绪,面对错误思潮时缺乏批判勇气。更有甚者个别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回避意识形态斗争这一关键内容。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之间的激烈交锋视而不见,不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此外,缺乏基本的防范意识,未能向学生揭示其本质和危害,导致学生成为错误思潮的潜在受众,严重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阻碍了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2.政治敏锐不足

思政教育者政治敏锐性不足表现为对网络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认识不清,部分思政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政治敏锐性不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认识不清。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碰撞,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出隐蔽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思政教育者若缺乏足够的政治敏锐性,就难以洞察网络信息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风险,无法准确判断各类信息对学生的潜在影响。

导致思政教育者未能及时识别受教育者中的思想偏差,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误导,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

(二)专业素养欠缺锤炼

1.理论知识深度不足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融合多学科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然而,部分教育者者仅停留在基础政治理论层面,对新兴思潮、前沿学术成果关注不够,导致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难以用深入透彻的理论进行解读和引导,无法为受教育者提供全面且有深度的思想启迪。

2.教育方法创新乏力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缺少创新精神,没有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必要性,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没有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同时难以熟练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把握网络环境下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和话语方式,导致教育方式方法滞后,吸引力、感染力不足,从而教育的质量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

3.实践能力欠缺

思想政治教育者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者个体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不足,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足,难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向专业发展成果转化。同时,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缺乏组织实践活动的经验,对社会实践资源的挖掘和整合能力不足,没有利用红色文化基地和企业社区等场所开展实践教育,导致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存在脱节,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三)道德素质尚需磨砺

1.道德认知不足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者具备系统的道德知识与正确的道德观念,但部分教育者在这方面存在短板。他们对道德的内涵、道德规范体系的理解较为肤浅,对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缺乏深入研究,难以在教育过程中清晰、准确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导致道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无法为学生构建坚实的道德认知基础。

2.道德践行不力

教育者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认知,更要在日常行为中践行道德规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育者存在知行不一的情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存在偏心、歧视等行为;或者在处理与同事、家长的关系时,缺乏合作精神和诚信意识,违背职业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践行不力的表现,不仅会削弱教育者的榜样作用,还可能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3.榜样意识缺失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者的榜样示范作用,但部分教育者对此认识不足,未能充分意识到自身行为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在校园生活中,一些教育者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可能被模仿,进而影响受教育者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由于缺乏强烈的榜样意识,教育者未能时刻以身作则,自觉践行道德要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教育效果。

三、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及其修养的实践路径

1.强化理论武装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深入研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系统学习党的经典著作和重要论述,深刻领悟党的理论精髓,增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积极参与各类政治学习活动,确保政治立场坚定不移,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开展教育工作,为受教育者筑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基础。

2.增强党性修养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党性。主动关注国内外政治形势、社会热点事件以及新兴思潮的动态变化,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及时辨别其中的意识形态风险和政治陷阱,从而提高自身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积极参与党组织生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接受党性洗礼和政治体检。以更加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坚定的党性原则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强化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

1.突破学科局限

理论知识上,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突破基础政治理论的局限,努力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边界。紧跟时代的步伐,密切关注新兴思潮的涌动和前沿学术成果的发布,及时将新理念、新观点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运用这些综合的理论资源,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和解读,为受教育者拨开迷雾,

提供全面深刻的思想启迪

2.增强创新精神

在教育方法方面,应摒弃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 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性。积极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鲜血液,并熟练运用新媒体平台,把握网络环境下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和话语方式,使教育方式与时俱进,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质量,满足新时代人才的要求。

3.积极投身实践

实践能力上,要提高个体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推动教育成果向专业发展成果转化。同时,积累组织实践活动的经验,深入挖掘和整合社会实践资源,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基地和企业社区等场所开展实践教育,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助力他们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三)注重道德修养与品德塑造

1.自我反思与自我约束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养成定期自我反思的习惯,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及时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调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以高标准的道德行为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抵制各种诱惑,做到慎独、慎微、慎初,始终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和道德操守。

2.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

主动参与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亲身体验道德行为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感。通过与他人合作共事和帮助他人的过程,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升道德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道德意识,塑造良好的品德形象。

3.榜样学习与楷模激励

寻找和学习身边道德楷模和先进人物,从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道德标杆和价值导向。通过阅读他们的传记、观看他们的事迹报告会、参观他们的工作生活场所等方式,深入了解他们的精神内涵和道德品质,将他们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 年.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6]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注释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 年(第17 期).

2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 年(第1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