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渗流控制措施效果评价

作者

杨晓雨

乌拉特前旗水旱灾害防御中心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4400

引言

水库作为水资源调控与防洪减灾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运行对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长期运行后,部分水库因坝体结构老化、地质条件变化等因素,易出现渗流问题,引发管涌、流土等险情,威胁工程安全。针对这一现状,开展渗流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研究,可科学判断加固工程的实际成效,为预防渗流灾害、延长水库使用寿命提供依据。探究如何精准评估渗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成为保障水库持续发挥功能的重要课题。

一、渗流问题的表现

在水库工程体系中,渗流问题如同潜藏在钢筋铁骨下的暗流,以多种形式悄然侵蚀着工程的安全根基。从坝体结构来看,填土环节若未能遵循严格的施工标准,碾压过程中存在压实度不足的情况,便会在内部形成松散的孔隙结构。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孔隙逐渐成为水流渗透的通道,原本均匀分布的渗流在局部区域汇聚,形成集中渗漏现象。防渗体作为抵御水流的关键防线,一旦出现老化破损,其阻隔功能将大幅削弱,尤其是在长期水位波动与冻融循环的作用下,防渗材料的物理性能下降,裂缝与孔洞不断扩展,进一步加剧了渗流量的增长,使得坝体内部结构长期遭受水流冲刷,完整性受到严重威胁。

坝基的渗流隐患同样不容忽视,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往往是引发问题的根源。当坝基存在松散夹层时,这些软弱区域如同预埋的 “定时炸弹”,其抗渗能力远低于周边岩体,水流极易沿夹层形成优势渗流通道。而裂隙发育的地质构造,更是为渗流提供了天然的通路,地下水在裂隙网络中肆意穿梭,不仅会带走裂隙中的充填物,还会导致地基局部承载能力下降,进而引发不均匀沉降。

渗流引发的危害还体现在对土体颗粒的侵蚀作用上。当渗流流速超过土体的临界允许值,水流便会产生强大的拖拽力,将细小的土颗粒裹挟带走。起初,这种侵蚀作用可能仅在局部区域显现,形成微小的孔洞或通道,但随着侵蚀的持续进行,孔洞不断扩大、贯通,最终形成管涌现象。管涌一旦形成,大量水流将通过通道涌出,严重削弱坝体或坝基的强度。过高的渗流压力会使坝体浸润线异常抬高,浸润线以上土体处于干燥状态,而浸润线以下土体则处于饱和状态,两者的力学性质差异显著。

二、渗流控制措施实施

渗流控制措施的实施是一项系统且精细的工程,需要深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坝体、坝基以及排水系统等多个环节入手,构建全方位的防渗体系。针对坝体渗漏问题,黏土心墙加固是一种传统且有效的处理方式。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坝体进行开挖清理,将原有松散或破损的土体清除,为新的心墙构建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随后,选取符合质量要求的黏土材料,按照设计厚度分层铺设,每层铺设完成后进行严格的碾压作业。这一过程不仅要求碾压设备的参数与黏土特性相匹配,还需严格控制碾压遍数和速度,确保每层黏土都能达到设计的密实度标准。通过这种方式重塑的防渗结构,能够有效阻断坝体内部的渗流路径,形成坚实的防渗屏障。

土工膜防渗层的应用则充分发挥了新型材料的优势。土工膜具有优异的不透水性能,能够有效阻隔水流通过。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坝体的具体情况,将土工膜铺设在坝体表面或内部特定区域。铺设前,需对坝体表面进行平整处理,清除尖锐物和凸起物,避免在施工或运行过程中刺破土工膜。铺设过程中,要确保土工膜之间的搭接宽度符合要求,并采用热熔焊接等可靠的连接方式,保证防渗层的完整性和密封性。还需设置防护层,防止土工膜受到紫外线、机械损伤等因素的影响,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持续发挥防渗作用。

对于坝基渗漏问题,帷幕灌浆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常用的处理手段。该技术以水泥浆液为 “武器”,通过钻孔将浆液注入地基裂隙中。在注浆过程中,需根据裂隙的宽度、深度以及地质条件,合理控制注浆压力、流量和浆液配比。随着浆液的不断注入,其在裂隙中逐渐扩散、凝固,形成连续的防渗帷幕。这层帷幕如同嵌入地基中的一道屏障,有效降低了地基的渗透性,阻断了渗流通道。防渗墙的设置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构建垂直防渗屏障。施工时,利用冲击钻或抓斗等设备在坝基中开挖成槽,槽的深度和宽度需满足设计要求。成槽后,及时浇筑混凝土,使其在槽内凝固形成连续的墙体。防渗墙与坝体紧密结合,能够有效拦截坝基渗流,保障坝体安全稳定。

三、渗流控制效果评估

渗流控制效果的评估是衡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成败的关键环节,需要从技术、经济和安全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在技术层面,渗流量监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估手段之一。通过在坝体、坝基及排水系统等关键部位设置高精度的渗流监测设备,能够实时获取渗流量数据。将渗流控制措施实施前后的渗流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若渗流量显著减少且趋于稳定,说明渗漏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防渗结构发挥了预期作用。浸润线位置的监测同样至关重要,浸润线是反映坝体渗流状态的关键指标。通过埋设测压管等设备,定期测量浸润线的位置,并与设计安全范围进行对比。

从经济层面评估渗流控制效果,需要综合考虑措施的建设成本与后期维护费用。建设成本不仅包括材料采购、设备租赁、人工施工等直接费用,还涵盖了前期勘察设计、方案论证等间接成本。在选择渗流控制方案时,不能仅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还需充分考量经济合理性。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成本进行详细核算,对比其在工程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后期维护费用也是经济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渗流控制措施可能需要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如土工膜的老化修复、排水孔的疏通等。

安全层面的评估是保障水库工程持续稳定运行的核心内容。首先要对防渗结构的完整性进行全面检查,通过外观巡查、无损检测等手段,查看防渗墙、帷幕灌浆等结构是否存在裂缝、空洞等缺陷,确认无新的渗漏通道产生。对渗流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验证其是否处于设计允许值范围内。过高的渗流压力会对坝体和坝基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工程的安全风险。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等设备,持续监测渗流压力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评估渗流压力对工程结构的影响。还需对周边地质环境、水文条件等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只有综合各项安全指标,确保防渗结构可靠、渗流压力稳定,才能有效避免因渗流问题引发二次险情,保障水库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为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

结语

渗流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核心,其效果直接影响水库的安全与功能发挥。通过明确渗流问题表现,科学选取控制措施,并从技术、经济、安全维度进行评估,可确保工程达到预期加固目标。未来,随着监测技术的进步,实时动态评估体系将逐步完善,结合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能更精准预测渗流变化趋势,为水库渗流控制提供更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推动水库工程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汉东,丁秀丽,邬爱清.水利水电工程渗流理论与控制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21,40(5):901-915.

[2]陈生水,钟启明,李雷.堤坝渗流监测与安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水利学报,2020,51(8):889-900.

[3]周创兵,卢文波,陈益峰.复杂地质条件下水库坝基渗流控制技术[J].土木工程学报,2019,52(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