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用户体验的藤编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

作者

杨华良

嘉兴壹洲曼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1 用户体验与藤编文创产品的关联

用户体验涉及功能性、情感性和文化性等方面,对藤编文创产品设计至关重要。藤编作为传统工艺,其天然材质、手工技艺和编织纹样具有情感连接属性,与现代用户追求个性化、情感化的需求相契合。设计藤编文创产品时,需超越仅注重装饰性的局限,实现实用与美观的统一。单纯追求编织美观而忽视实用性,或简化文化内涵,都会降低用户体验和产品的竞争力[1]。

2 藤编文创产品的用户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实用与便捷

藤编文创产品需满足日常使用场景的需求,如收纳、装饰、便携等。调研显示,年轻用户更倾向于多功能产品,例如可变形的藤编置物架(兼具收纳与展示功能)、带防水涂层的藤编包(适合户外使用)。同时,产品需符合人体工学,如藤编杯垫的厚度、边缘弧度需避免划伤桌面或手部,藤编挂件的重量需适合悬挂且不易脱落。

2.2 情感需求:自然与温度

现代都市人对自然与慢生活的向往,使藤编的天然质感成为情感连接的纽带。用户希望通过藤编文创产品感受自然材料的温润触感与手工工艺的独特性。例如,手工编织的藤编书签,其细微的纹理差异与匠人指纹留下的痕迹,能让用户体会到“独一无二”的专属感;带有植物纹样的藤编灯罩,在灯光下投射的光影能营造宁静的氛围,满足用户对放松情绪的需求。

2.3 文化需求:认同与传播

用户不仅希望产品具有地域文化符号(如苗族藤编的几何纹样、傣族藤编的动物图腾),更期待通过产品了解背后的工艺故事。例如,一款标注“非遗传承人手工制作”并附带工艺解说卡的藤编礼盒,能增强用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甚至促使其主动分享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形成二次传播[2]。

3 基于用户体验的藤编文创产品设计策略

3.1 材质创新:平衡天然性与实用性

传统藤编材质存在易受潮、怕虫蛀的局限,需通过材质改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一方面,保留天然藤条的核心材质,搭配环保涂层(如蜂蜡、植物漆)增强防水性与耐用性,适合制作茶具、餐具等与水接触的产品;另一方面,采用“藤编+”复合材质,如藤编与棉麻结合制作收纳袋(藤编框架保证挺括,棉麻内衬方便清洗),藤编与竹材拼接制作屏风(藤编的柔软中和竹材的硬朗),在保留自然质感的同时优化功能。

3.2 形态优化:适配场景与用户习惯

产品形态需根据使用场景与用户行为习惯设计。针对办公场景的藤编文创,如文件架、笔筒,应采用简约几何造型,尺寸适配桌面空间,避免过于繁复的纹样影响办公效率;针对家居场景的装饰类产品,如壁挂、花瓶套,可融入曲线元素与动态结构(如可旋转的藤编花架),增强视觉趣味性。考虑到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差异,为儿童设计的藤编玩具需采用圆润边缘与防滑处理,为老年人设计的藤编扶手凳则需强化承重结构与稳定性。

3.3 交互设计:增强参与感与趣味性

通过交互设计让用户从“被动使用”转为“主动参与”,提升体验深度。例如,模块化藤编拼图挂件(用户可自由组合不同纹样的藤编单元,创造专属图案),可种植多肉的藤编花盆(内置可拆卸种植盒,用户既能体验种植乐趣,又便于更换植物)。交互设计还可延伸至产品使用的全周期,如附带编织教程的 DIY 藤编材料包,让用户参与部分制作过程,加深对藤编工艺的理解与情感连接。

3.4 文化叙事:从符号到故事

藤编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需通过“叙事”传递给用户。设计中可将地域文化、传统纹样转化为可感知的故事元素:例如,以苗族“蝴蝶妈妈”传说为灵感,将蝴蝶纹样融入藤编书签,并搭配二维码(扫码可观看纹样背后的神话故事);提取传统藤编工具的形态特征,设计成藤编笔架,附带工具用途说明卡,展现工艺传承脉络。文化叙事需避免晦涩难懂,以“轻文化”方式让用户在使用中自然接收信息,如藤编杯垫的纹样旁标注简单的寓意解读(“回形纹象征生生不息”)。

4 藤编文创产品的开发流程

4.1 调研与定位

通过用户访谈、问卷调查明确目标群体(如年轻游客、文艺爱好者、亲子家庭),分析其需求痛点与消费偏好,调研藤编工艺的地域特色与材料特性,确定产品的文化主题与应用场景。例如,针对旅游市场的藤编文创,需突出地域标识性(如结合当地景点造型);针对日常家居市场,则需侧重实用性与设计感。

4.2 设计与原型制作

基于用户需求与文化定位,完成产品设计方案,包括材质选择、形态结构、纹样设计等。制作 1:1 实物原型,采用 3D 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框架模型,再手工编织藤条部分,确保原型能直观呈现用户体验细节(如手感、承重性)。邀请目标用户试用原型,收集反馈并优化设计,例如调整藤编密度以增强产品耐用性,修改形态尺寸以提升握持舒适度[3]。

4.3 量产与品控

根据原型确定量产工艺,平衡手工与工业化生产:核心编织部分保留手工制作以保证质感,框架等结构件采用标准化生产以控制成本。建立品控标准,如藤条含水率、编织松紧度、配件牢固性等,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4.4 上市与迭代

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结合的方式推广产品,附带产品故事手册与使用指南,强化用户对文化与功能的认知。收集用户使用反馈数据(如好评关键词、投诉问题),针对高频问题进行迭代优化。例如,若用户反馈藤编挂件易勾住衣物,可在后续版本中优化边缘处理工艺;若某类纹样的文化叙事获得广泛认可,则可拓展系列产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用户体验的藤编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是一个涉及功能、情感与文化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通过创新设计策略与严谨开发流程,能够打造出既满足现代用户需求,又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藤编文创产品。未来,期待更多设计师与匠人共同探索藤编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之道,推动藤编文创产品的创新与发展,让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徐明星,潘立琪,陶雄军.多维度视域下毛南族花竹帽藤编艺术的设计转译研究与实践[J].设计,2025,38(8):10-14.

[2]莫雪淳.交互设计对生活的应用和影响[J].河北画报,2022(5):84-86.

[3]崔婷婷.色彩与功能:产品设计中色彩与实用性的平衡[J].色彩,2024(4):37-40.